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此韵律活动选择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幼儿觉得新颖有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将动作学习的程序设计为:从手部动作过渡到整个身体动作:从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到站立做动作再到身体移动做动作:从教师与教师的示范合作,到一位教师对全体幼儿的分角色合作,到两位幼儿的示范合作,再到全体幼儿两两合作。活动中,将儿歌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更清晰地感受节奏、乐句和乐段。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性质,能用身体动作完整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2 学习用手指和手腕动作玩“木头人”和“挠痒痒”游戏。
3 在合作中能自信地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活动准备
巴赫《嬉戏曲》CD音乐,黑色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表演黑、白天鹅
1 教师出示戴黑手套的手。做出天鹅造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左右手练习黑、白天鹅的造型动作。
二、让幼儿完整感知表演的情节
师:今天老师讲一个黑天鹅和白天鹅的故事(双手放膝盖):第一天,一只黑天鹅出来了(用手做黑天鹅动作),它觉得很孤独,想找朋友玩游戏。后来,它遇见一只白天鹅(做白天鹅动作)。它们一起高兴地玩起来。第二天,它们又在一起玩游戏,玩得可开心了。
师:我们先看一看,它们第一天玩了什么游戏。
三、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一)用手部动作表现A段音乐
1 教师随乐念儿歌,示范A段动作2遍。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到的动作。
3 引导幼儿用手指的开合和手腕转动表演两只天鹅玩“木头人”游戏。
4 边念儿歌边带着幼儿完整做4遍A段动作。
(分析:此环节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包括做了什么动作和动作的顺序。这首曲子速度很快。A、B段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儿歌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和乐段。随着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逐步熟悉,儿歌要逐步退出。)
(二)用手部动作表现B段音乐
1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教师示范。找出B段与A段不同的地方。
师:第二天,两只天鹅又一起玩游戏,看一看它们第二天玩的游戏和第一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重点学习B段的挠痒痒动作。
师:你们会做这个动作吗?谁来试试看。谁给谁挠痒痒啊?黑天鹅说不痒的时候,同时还做了什么动作?
3 带领幼儿完整做2遍B段动作。
(三)跟随音乐完整做动作
1 引导幼儿整理天鹅两天玩游戏的动作顺序。
2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幼儿做动作。
3 幼儿创编爱心造型。
4 幼儿尝试随音乐完整做动作,教师退出,不做动作。
(四)尝试在不同的空间层次(高、低)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师:天鹅除了会在天上飞。还会在水里游。那我们在天上飞一飞,在水里游一游。
四、学习分角色用手部动作表演
1 教师扮演黑天鹅,幼儿扮演白天鹅。用手部动作表演挠痒痒。
2 帮助幼儿理清A、B段中的个别问题。
3 幼儿随乐完整表演。在结尾时做出爱心造型。
(分析:在整个合作表演中,黑天鹅是动作的发起者,白天鹅是动作的接受者。分角色扮演时,教师先扮演黑天鹅,即动作的发起者,幼儿扮演白天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样就降低了合作的难度,幼儿易于接受。)
五、学习分角色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1 执教教师(黑天鹅)与配班教师(白天鹅)示范如何用身体动作合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2 帮助幼儿整理合作表演中的个别问题。
3 教师扮演黑天鹅,全体幼儿扮演白天鹅,用身体动作分角色合作表演。
4 两位教师分别扮演黑天鹅和白天鹅,幼儿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分成两组,两位教师各带一组幼儿用身体动作合作表演。
(分析:第四、第五环节进入到合作表演阶段。合作表演的步骤如下:先看两位教师用身体动作示范两两合作表演。让幼儿对如何合作表演有整体感受。接着是一位教师扮演动作发起者,全体幼儿扮演动作接受者的分角色合作表演,降低幼儿在合作中的难度。最后是两位教师分别带领一组幼儿的合作表演,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由于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因此在合作表演环节,为保证幼儿享受表演的乐趣,对幼儿的合作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
此韵律活动选择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幼儿觉得新颖有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将动作学习的程序设计为:从手部动作过渡到整个身体动作:从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到站立做动作再到身体移动做动作:从教师与教师的示范合作,到一位教师对全体幼儿的分角色合作,到两位幼儿的示范合作,再到全体幼儿两两合作。活动中,将儿歌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更清晰地感受节奏、乐句和乐段。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性质,能用身体动作完整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2 学习用手指和手腕动作玩“木头人”和“挠痒痒”游戏。
3 在合作中能自信地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活动准备
巴赫《嬉戏曲》CD音乐,黑色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表演黑、白天鹅
1 教师出示戴黑手套的手。做出天鹅造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左右手练习黑、白天鹅的造型动作。
二、让幼儿完整感知表演的情节
师:今天老师讲一个黑天鹅和白天鹅的故事(双手放膝盖):第一天,一只黑天鹅出来了(用手做黑天鹅动作),它觉得很孤独,想找朋友玩游戏。后来,它遇见一只白天鹅(做白天鹅动作)。它们一起高兴地玩起来。第二天,它们又在一起玩游戏,玩得可开心了。
师:我们先看一看,它们第一天玩了什么游戏。
三、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一)用手部动作表现A段音乐
1 教师随乐念儿歌,示范A段动作2遍。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到的动作。
3 引导幼儿用手指的开合和手腕转动表演两只天鹅玩“木头人”游戏。
4 边念儿歌边带着幼儿完整做4遍A段动作。
(分析:此环节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包括做了什么动作和动作的顺序。这首曲子速度很快。A、B段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儿歌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和乐段。随着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逐步熟悉,儿歌要逐步退出。)
(二)用手部动作表现B段音乐
1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教师示范。找出B段与A段不同的地方。
师:第二天,两只天鹅又一起玩游戏,看一看它们第二天玩的游戏和第一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重点学习B段的挠痒痒动作。
师:你们会做这个动作吗?谁来试试看。谁给谁挠痒痒啊?黑天鹅说不痒的时候,同时还做了什么动作?
3 带领幼儿完整做2遍B段动作。
(三)跟随音乐完整做动作
1 引导幼儿整理天鹅两天玩游戏的动作顺序。
2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幼儿做动作。
3 幼儿创编爱心造型。
4 幼儿尝试随音乐完整做动作,教师退出,不做动作。
(四)尝试在不同的空间层次(高、低)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师:天鹅除了会在天上飞。还会在水里游。那我们在天上飞一飞,在水里游一游。
四、学习分角色用手部动作表演
1 教师扮演黑天鹅,幼儿扮演白天鹅。用手部动作表演挠痒痒。
2 帮助幼儿理清A、B段中的个别问题。
3 幼儿随乐完整表演。在结尾时做出爱心造型。
(分析:在整个合作表演中,黑天鹅是动作的发起者,白天鹅是动作的接受者。分角色扮演时,教师先扮演黑天鹅,即动作的发起者,幼儿扮演白天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样就降低了合作的难度,幼儿易于接受。)
五、学习分角色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1 执教教师(黑天鹅)与配班教师(白天鹅)示范如何用身体动作合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2 帮助幼儿整理合作表演中的个别问题。
3 教师扮演黑天鹅,全体幼儿扮演白天鹅,用身体动作分角色合作表演。
4 两位教师分别扮演黑天鹅和白天鹅,幼儿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分成两组,两位教师各带一组幼儿用身体动作合作表演。
(分析:第四、第五环节进入到合作表演阶段。合作表演的步骤如下:先看两位教师用身体动作示范两两合作表演。让幼儿对如何合作表演有整体感受。接着是一位教师扮演动作发起者,全体幼儿扮演动作接受者的分角色合作表演,降低幼儿在合作中的难度。最后是两位教师分别带领一组幼儿的合作表演,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由于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因此在合作表演环节,为保证幼儿享受表演的乐趣,对幼儿的合作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