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发现的《燕子赋》、曹植的《鹞雀赋》和连云港发现《神乌赋》这类俗赋,不仅具有情节性,基本上用代言体,而且也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这类代言体俗赋,由《庄子·秋水》中的《夔蚿相怜》、《坎井之蛙》类寓言而来,追溯其上源,则有《诗经·豳风》中的言禽诗《鸱鸮》。《史记·龟策列传》中的《宋元王与神龟》在构思与形式上、语言上已具拟人故事赋的特征;扬雄《都酒赋》、傅玄《鹰兔赋》、卞彬《虾蟆科斗赋》虽已残,但使我们看到这类俗赋从西汉至唐是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