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树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功栽杨西周时期,“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一人种一树,以庆武功”。“庆功杨”伴随着这位用兵如神的将军遍植崇山峻岭,荒坡野地。
  生育植树汉武帝明文规定,生儿育女,要给每个婴儿栽20棵树,等婴儿到了结婚年龄,树就可做车轱辘。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轱辘,一副值三匹绢计算,20棵树共值180匹绢,够结婚费用。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他本人也按章而行,每生一个太子,都要亲自植20棵小树,被称作御树。
  孔明遗桑诸葛亮病危时在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遗有桑800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为建立蜀国立下巨大功勋的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
  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为人治病从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后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人从此也称医药界为杏林。
  种桔惠后三国时期东吴太守李衡用自己的薪俸请民工在家乡的沙洲上种植2000棵桔苗。几年后,桔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李衡为官清廉,死后没有任何遗产,他的子孙因有这几千棵“摇钱树”,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杨广栽杨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在大臣虞世基的建议下,隋炀帝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上柳树,御书赐柳树姓杨,从此柳树便又被称做“杨柳”。
  思乡插柳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几棵柳苗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这些柳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
  修堤植树唐代诗人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时,率民众在西湖里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溉,这便是白堤。他还亲自在白堤两旁每隔10丈栽一棵柳树,两树之间种一棵桃树,到他离任时,西湖已是桃红柳绿,风光秀丽。
  另一位诗人刘禹锡也喜爱植桃树,故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句,时为白居易添彩。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大力治理西湖大堤,“置芙蓉杨柳于其上,望之如画图”,人们将这段大堤命名为苏堤,因为这段大堤树木成荫,故又名为“苏堤春晓”,为杭州美景之一。
  射弹种桃北宋文学家石延年在海州做官时,看到当地“山高岭峻,无花卉点缀映照”,便令手下人用黄泥裹上核桃,用箭弓射到山上去,若干年后,这里竟然绿树葱茏,鸟语花香了。
  发诗拒伐清人袁梅写的《随园诗话》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江西某太守将伐古树,有客题诗于树云:“遥知此树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地千发鹤归来”。太守看了这首匿名诗之后,不禁“怆然有感,乃停斧不伐。”
  行军栽柳1875年,年届花甲的左宗棠任晚清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兵入疆,与浩罕军人阿古柏作战。左宗棠见当地风沙很大,令官兵沿途栽柳,收复新疆大片领土之后,柳已成荫,被百姓称为“左公柳”。
  妙文保树爱国名将冯玉祥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率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曾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大侠与树南北大侠杜心五从小爱松树,在向徐矮师学武间隙时总要在屋后栽上一棵松树,出师时已栽了108棵。晚年,他隐居斗米观,又在屋后继续栽松树,并称老屋场的松树为护院之神。解放时离开斗米观,屋后的松树又是108棵,他笑曰:“梁山108将松神也”。
  (责编 李茹)
其他文献
摘 要:强大的图形计算器功能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能参与制作加深数学概念及解题思路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一种值得探究推广的模式。  关键词:图形计算器;概念;解题;微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惧怕数学,尤其对数学概念不清,解题思路混乱造成对数学更加惧怕,而利用图形计算器可视化教学,以短小的微课模式进行,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有趣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