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不如内化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5岁,白天尿裤子、晚上尿床的毛病让全家大伤脑筋。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绞尽脑汁,比如中药调理、定时把尿等,但都收效甚微。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儿子自己也很焦虑,特别是对吃药、去医院有了恐惧感。时间一长,他总是急匆匆跑过来:“我想尿尿!”可刚准备帮着脱裤子,他就已经憋不住了。好几次,因为我们睡熟了,没有及时查看,小家伙身下湿了一大片,紧接着又是喷嚏,又是咳嗽。
  儿子5岁了,还几乎天天尿床,这让我们非常焦虑、生气,也很无奈,有时我和妻子不免互相埋怨。好几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在小家伙尿床后大声斥责。儿子被我连推带拽弄醒后大哭不止,而我这个“凶手”又成了众矢之的,备受老人的责备,妻子更是一肚子气,责怪我只会动粗。定时把尿不行,严肃教育不行,“武力”强制也不行。我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虽然如此,我并没有放弃。接下来的日子,我在下班后常常穿梭于各大书店,希望从书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育儿书上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个体的意识、习惯、思维等,有80%是在0~6岁期间养成的。只有让他经历一定的思维刺激、条件反射,并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点,才能养成正常的思维反射、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意识到,焦虑、乱投医、施加压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子的尿床问题,只有从孩子的心理出发,让他缓解自身的焦虑,学会从潜意识里自我控制,才是解决问题之本。现在回想起来,帮助儿子克服尿裤子、尿床问题,前后持续了半年多,是一个需要付出耐心、细心与爱心的漫长过程,总体上分三步走。
  首先是晓之以理。我跟儿子打比方说,当人们在公共场合,如幼儿园、超市、公园等,能不能随地大小便?儿子说不可以。问他为什么,小家伙头头是道:不文明、别人会笑话……于是我趁机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自己有尿意时,要学会暂时忍住,并赶紧寻找厕所。儿子若有所悟。
  其次是牢记信念。我教导儿子,每次想方便时就在心里默念:“忍一忍,等到了卫生间再开始。”在传递“信念”的同时,我还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地做了一番表演,引得儿子哈哈大笑。在轻松的氛围中,儿子不再谈“尿”色变了。
  最后是现身说法。有一次和儿子散步,半路上我特地问他:“爸爸想要方便,你看怎么办?”儿子郑重其事地说:“你要先忍住,这儿没有厕所。”说完还忍不住加上一句:“我就是这样的……”看着儿子既严肃又有点自豪的神情,我欣慰不已:长久以来的良苦用心终于见效了。
  随后的每个晚上,儿子的忍耐力也有所增强,不仅会及时提醒我们帮忙,还好几次自己下床到卫生间,第二天一早,我们总是趁热打铁地进行表扬、鼓励。就这样,历经半年多,尿裤子、尿床的难题终于攻克了。
  孩子的许多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巧妙地促成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大人焦虑、责难甚至体罚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外压不如内化,只有促成孩子良好心理的养成,并切实引导他们付诸实际行动,教育才会行之有效。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大多过着相对安逸的日子,但是不难发现,在这富足、安逸的背后,家庭教育却越来越“贫瘠”。  是什么原因致使现代家庭迷失了育子的方向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家长平时对家庭教育关注甚少,没有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对孩子普遍采用传统的“唠叨式”、“训斥式”的教育,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家庭教育质量偏低。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才能更好
初中物理中有关浮力的计算涉及的题型变化较多。且多与密度、压强等相结合,使它成为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同学们能否做好综合题的关键。正确选择分析和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是顺利解答此类试题的核心。计算浮力大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