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玉米 斑病 防治
  1.玉米大斑病
  1.1发病条件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1.2防治要点
  应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施药保护等综合防治措施。
  1.2.1选用抗(耐)病品种 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1.2.2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 夏玉米早播可明显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重施喇叭口肥,实行玉米、大豆间作,或与小麦、花生、甘薯等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1.2.3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在玉米地施用。
  1.2.4喷药防治 由于玉米植株高、密植等客观条件限制,可重点对制种田、间作田各高产试验田等进行药剂防治。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75公斤,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2.圆斑病
  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2.1发病条件
  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
  2.2防治方法
  2.2.1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2.2.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一800倍液,或2o%粉锈宁乳油400-500倍液喷雾。喷药后24小时内遇雨要重新喷药,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3.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吉林省玉米上发病最普遍的叶部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1发病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长呈矩形,对光透视更为明显。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0.5~20毫米×0.5~2毫米。,病菌最先浸染下部引起发病,有时病斑连片,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整株叶片,使叶片枯死。
  3.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当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浸染,不断扩展蔓延。分生孢子萌芽产生蚜管通过气孔浸入,成株叶片上潜育期9天,12天出现长条斑,16~21天病斑上形成孢子,浸染幼株叶片时产孢避在成株上早。浸入后菌丝扩展受叶脉限制形成长而窄的平行病斑。
  3.3防治方法
  3.3.1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大面积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性农业措施。
  3.3.2药剂防治: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先喷脚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菌不要往下爬,以达到控制病害。药剂选用上可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或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甲基硫菌灵或70%进口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作者单位:151500 黑龙江省兰西县红光镇农业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快脱贫致富是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和广大干部群体的迫切愿望,更是我党未来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最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被摆在我党工作日程的重要地位。在新时期,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和落实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扶贫讲话精神,全员行动起来,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保证党员干部能够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扶贫开发队伍,坚持扶贫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努力和尝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48-01  1 试验目的  通过开展该项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对小麦优化施肥数量,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从而构建小麦施肥模型,为我县小麦种植户提供肥料配方依据。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摘 要] 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农村村民养儿防老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少子化背景下,也有相当部分村民为自己的养老做出诸如储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计划跟安排,大部分中青年村民表示对老年生活没有感到担心,对养老抱有信心。  [关键词] 养老 计划 养老观念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
[摘 要] 为進一步修正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对土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符合江门市新会区实际的花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施肥参数及推荐施肥技术,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在花生的生长期,采用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探索花生增产节肥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根据广东省花生施肥指标体系给出的推荐施肥量进行施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增收效应。推荐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分别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08.
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包保脱贫工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图们市长安镇兴家村,坐落在镇政府西南10公路处,该村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为18.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公顷,林地947.4公顷,牧业面积306公顷。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216户,469人,其中贫困户数为31户45人,占全村人口的10.42%,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有耕地173万亩,以种植业为主.主栽作物为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和杂豆。马铃薯是粮经饲兼用作物,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马铃薯产业势在必行,爱辉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好,种
摘要:文章首先对森林病虫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传播原因与损害两方面内容来进行。其次重点探讨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以及开展形式,这样的环境下所进行的森林建设管理计划才更具有可行性,不会出现管理体系难以在基层落实的现象。  关键词:营林措施;森林病虫害;病虫害防治  一、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分析  森林病虫害是威胁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树木很难健康生长,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使林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34-0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無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在食品方面更注重绿色、健康、无污染,对食品安全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作为保障畜产品无公害、安全和绿色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人民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依法治牧的具体体现。我国针对动物以及相关产品的检疫工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正式成为独立的执法工作,专业性更强,是一种政府行为的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
[摘 要] 农作物生长发育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需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锌、铜、钼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的供用,这些微量营养元素有同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都会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 农作物缺素 症状 识别  [中图分类号] S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46-01  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