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结合的路径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尽管属于不同的体系,但二者的结合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的疏导、性行为的指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性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曹红梅(1969- ),女,四川达州人,四川文理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性教育。(四川 达州 635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3-0072-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宣传、引导和说服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和义务、个人与集体等关系,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运用性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的性生理健康、性心理健康和性道德教育的活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认同。
  笔者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尽管分属于不同的体系,但二者的理念目标是一致的,在作用和功能上也具有互补性,因此,二者的结合具有可行性。同时,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缺憾、大学生“性”的现状以及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都决定了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
  由于当前性科学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性教育也没有从教育体系中单列出来,开设单独的必修课程还没有更充分更合理的依据。根据部分高校已开课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将性教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更为合适。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把性科学、性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引进大学课堂,笔者也于2007年3月开始开设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为了研究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笔者对每学期的课前课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性健康教育对大学性观念、性行为规范、贞洁观、性文化素质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分别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律、性与婚恋、性吸引和性形象等。可见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确能促进大学生性道德素质和性文明素养的提升,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的。
  从事性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更多地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联,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这里的客观规律包括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情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观念的障碍而对性教育视而不见,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多视角多渠道的创新,所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大学生的“性”现状,促进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开展,注重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性道德、性文明素养。暂时还没有条件开选修课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办讲座,内容可以涵盖性生理、性心理、恋爱婚姻与性等。我们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正视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友谊与爱情、现实需要和道德要求的关系,才能引导大学生处理好性生理需求、性心理发展、性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与困惑,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内心与环境协调统一,促进其思想道德与文明素养的提升,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堂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性欲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
  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性爱、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性爱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性行为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性行为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   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性欲冲动、性欲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性行为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性行为偏差。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还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善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黄色性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要促进高校“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学生社团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被定义为“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社团”(简称“SRH”相关社团)是指“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涉及态度和技能、文化、社会和人权、人体发育、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六大关键主题,具体包括诸如预防艾滋病、生殖卫生保健、女性自护、性与性别、同伴教育等主题的活动和宣传的社团”。①比如浙江大学的红十字协会致力于开展性教育同伴教育活动,华中师范大学的性科学协会是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全国高校中首个涉及性科学的学生社团,复旦大学知和社是全国第一个以社会性别为主题的学术类社团,成都大学性健康协会是四川省唯一一个由团体(四川省性教育师资发展研究中心)指导的性健康协会。这些丰富的社团活动确实在大学生性知识的增加、性观念的转变和行为影响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社团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困难,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以更新的视角、更多的维度来促进“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并给予政策倾斜和相关引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当然,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引导原有社团开展爱情与性的研讨活动,可以在已有的学生社团活动中融进性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定期开展专题性知识讲座;利用文学社、辩论协会、法律协会等就文学作品、热点性话题、重大性道德事件开展专题讨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性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性文化环境。
  其次,利用校园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性教育活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广播、网络和校报等校园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情人节”前后,校园广播或电视台播放系列爱情专题节目和情景剧,或让大学生就“我的情人节”为话题讨论爱情的真谛,以讲述“爱情经典故事”为契机讨论“爱与性”的关系等;再如设立“性健康教育宣传月”,校园网和校报在宣传月中选编性健康宣传资料,选载大学生创作的“爱情与性”方面的诗歌和小说等。笔者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性教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合理释放性能量,既接受了爱情教育和性审美教育,又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抵制了“黄色性文化”,从而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人格。
  高校还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师进行性教育素养培训。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能胜任性教育工作的教师还非常少,所以高校急需补充师资力量,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
  据相关研究,性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科学性知识的获取、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和完善性人格的塑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企图改变学生日益开放的性观念,进而减少或杜绝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似乎并不那么简单甚至是不可能的”。②这恰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今后探索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唐知然.中国内地SRH相关社团发展现状与建议[A].胡珍,苟萍,罗登远.多元与主流的性教育——第五届亚洲性教育会议论文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89.
  ②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与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77.
  [参考文献]
  曹红梅.某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评价[J].中国性科学,2009(7).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协调组织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能力、发展与维护教师自我和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准备的能力
中国许多城市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实际上,“汽车灾难”在我国已经形成。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普及的升温,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干道平均车速比10年前降低50%以上。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是:北京二环至三环之间的干线道路上,高峰时车辆的平均速度已经由1994年的45公里/小时下降到2005年的10公里/小
[摘要]为全面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工作,文章在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UPI)及个别约谈的基础上,发现大学新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倾向与焦虑、抑郁倾向、缺乏自信、情绪困扰、躯体症状等问题,建议分类追踪,采取有效的心理教育、干预及矫正措施。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普查 约谈  [作者简介]王志琳(1977- ),男,山东青岛人,南京医科大学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