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的力量——田丰作品音乐会特写

来源 :民族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节期间,聂耳大剧院,田丰作品专场音乐会奏响华美乐章,1200名观众跟随着百名艺术家倾情演绎,感受着音乐的力量。■田丰其人其作"《祖国晨曲》、《火把节之夜》我以前是听过的,却只注意旋律,不知道是田丰老师的作品。"听完专场音乐会的上半场,赵继东感慨着:
其他文献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热情、坦率执着是民族的基本性格。在以情歌为媒介的爱情、婚恋中,其奔放的民族性格表现得尤为突出。彝族是一个以歌叙事、传情,以歌资政、教化的民族
自从恢复高考后,高考作文已经走过三十多年了,如果要谨慎地总结其成绩,或许有两个方面还能够让人满意。一是:考生在压力那么大、时间那么紧的情况下,能写出一批让人眼睛一亮的作文,而且这些作文也都颇具创意。比如2000年江苏考生用戏剧形式写出《四幕剧》,2001年四川考生用病历诊断书写出《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2004年江苏考生改编《孔雀东南飞》,写出《孔雀东南飞新传》,2005年四川考生用古风体写出《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网络的普及势必会引发一种生存的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一下,若干年之后(其实,眼下已经有学校如此),当每个学生的座位上都有了一台随时可以上网的电脑时,我们的课堂该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呢?我们的语文课,还需要从时代背景介绍、作家作品分析等常规知识的学习介入吗?我们对经典作品中微言大义的分析挖掘,对文言文的字斟句酌,都还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呢?眼下,我们在课堂上辛辛苦苦讲解分析的内
生活不是写作的唯一源头.但却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捕捉灵感的“火花”,就能给笔端插上自由灵动的翅膀。一、亲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