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搅拌桩在水闸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水泥土搅拌桩在水闸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水闸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检测方法,还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旨在为此類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水闸软基;施工技术;检测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泥土搅拌法属于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是通过专用搅拌设备,将固化剂(水泥或石灰)与地基土就地强制搅拌后,并在一定的时间通过水泥水化物与地基土间一系列的化学物理作用,从而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设施的发展进步,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工程概况
  某水闸上闸首、左右岸岸墙、翼墙等水工建筑物及相关工程基础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基础加固处理。桩的置换率分别达到:岸墙22.4%,翼墙直线段26.8%,圆弧段22.3%,船闸上闸首26.9%。设计桩长10m,桩底深入持力层3-2轻粉质壤土夹粘土层中1.0m。加固范围内的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加固范围内的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
  
  由于存在多层不同性质的土层,因此需要选择一种薄弱土层作为目标进行处理,以确定施工技术参数。第2层土为粘土,在搅拌桩施工范围的最上部,受到的荷载最大,且其承载力低于其余土层,因此选择该土层土作为加固目标。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指标表
  
  2.施工规划
  2.1 施工组织安排
  考虑到汛期基坑过水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建筑物基础开挖时预留1m的保护层暂不开挖。为此,先将左岸建筑物基础开挖至EL31.0m高程,然后在此高程处进行搅拌桩的施工,停浆面高程为设计桩顶高程以上30cm。上部搅拌桩孔为空桩头,不喷浆。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将上部预留土方挖除,破除桩头至设计桩顶标高,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和上部水泥土褥垫层的施工。汛期基坑过水,汛后将水抽排,开始进行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2.2 施工水、电布置
  水泥搅拌桩施工利用前期准备、施工阶段形成的水、电系统。从施工变压器直接通过185mm2电缆接入水泥搅拌桩施工现场,长度约100m,用电总功率约为200kW,在工作面设置移动式配电柜,然后敷设70mm2电缆,接入搅拌桩机。
  水泥搅拌桩经检测合格的地下水,配置3m3水箱。
  3.施工主要技术参数
  施工采用2台ZGZ-A型水泥土搅拌机,灰浆泵型号为BW-150型,工作压力为0.4~0.6MPa。提升速度:提升速度控制在1m/min以内,并与喷浆速率相匹配。桩身垂直度:≤1%。深度记录误差:≤5cm。浆液水灰比:水灰比根据试桩情况确定,水灰比为0.55。段浆量:根据试桩的结果确定,段浆量为4.6L/10cm。浆液比重:与水灰比相匹配,浆液比重为1.775。停浆面位置:为保证承重桩桩头质量,停浆面必须高于设计桩顶高程0.3m。
  4.工艺性试桩
  主要是确定水泥搅拌桩的主要施工工艺技术参数: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水灰比等,通过试桩以确定最终的施工技术参数以指导大面积的桩基施工。
  水泥土搅拌桩在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工艺试验,以确定该场地的施工工艺技术参数。试桩地点为岸墙外侧1m,试桩桩数为2根,桩长为10m。
  4.1 试桩方案
  根据室内配合比设计报告,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15%进行试桩。先采用水灰比为0.6进行试验,流易性及搅拌均匀度都比较好,则按水灰比0.55继续试验;如流易性或搅拌均匀度不太好,则说明水灰比偏小,则将水灰比调大到0.65进行下根桩的试验。
  4.1.1 初步参数
  4.1.1.1 喷浆量
  土的自然密度为1.82g/cm3,桩径为0.5,水泥掺量15%,通过计算:水灰比0.6:段浆量为4.9L/10cm。水灰比0.55:段浆量为4.6L/10cm。水灰比0.65:段浆量为5.2L/10cm。
  4.1.1.2 钻进速度Vz和提升速度V提
  根据喷浆量和泵流量计算,并结合现场取得的经验,选用钻进速度Vz=80cm/min,取提升速度V提=100cm/min。
  4.1.1.3 注浆量的出口压力
  当地层组分以粘土为主时,为保证浆液与粘土拌和均匀并充分反应,取出口压力为0.4~0.6MPa。当地层为砂性土时,适当减少压力,取0.3~0.5MPa。当施作下半部分桩体时,适当增加喷浆压力,以保证桩身水泥掺入量满足要求,喷浆压力可通过回浆管调节。
  4.1.1.4 旋转速度
  根据钻机的性能,取旋转速度为90r/min。
  4.1.2 计算单组桩水泥用量
  按水泥掺入量15%,水灰比0.6计算。土天然容重1820kg/m3,桩体截面积:0.196m2,则每米水泥用量为:1830×15%×0.196=53.5kg/m,则一根桩水泥用量为53.5×10.3=551kg,拌制一桶水泥浆,每桶水泥用量为551kg,拌和用水331kg。
  4.1.3 试桩工艺
  采用“两喷四搅”,施工过程中采用SJC型水泥搅拌桩浆量检测记录仪控制段浆量和总浆量。
  4.2 试桩的检查
  桩身垂直度每根桩施工时均用水准尺或其他方法检查导向架和搅拌轴的垂直度,间接测定桩身垂直度。通常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
  水泥土搅拌桩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面以下0.5m)的办法,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两侧成桩直径。
  5.水泥搅拌桩施工
  5.1 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考虑到粘土不易搅拌等,搅拌桩施工工艺采用了“两喷四搅”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第一次预搅喷浆下沉到设计高程为一喷一搅;搅拌提升为一喷二搅;第二次再搅拌喷浆下沉为二喷三搅,再搅拌提升为二喷四搅。施工过程中使用BJ-A型水泥土搅拌桩浆量检测记录仪(以下简称流量计)控制段浆量及总浆量。
  岸翼墙、上闸首以及第一联节制闸基础土方一次开挖到EL31.0m高程,在形成的基坑底部周围挖80cm深的排水沟以排水,然后在此高程进行搅拌桩的施工,但是停浆高程为设计桩顶高程以上30cm。其余上部搅拌桩孔为空桩头,不喷浆。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将上部预留土方挖除,破除预留的桩头至设计桩顶标高,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和上部水泥土褥垫层的施工。
  5.2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两喷四搅的施工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场地整平→测量桩位→机械就位→搅拌喷浆下钻(速度≤50cm/min)→到达桩底,搅拌30s后再提升钻具(速度≤100cm/min),确保底部有足够的浆量→提升搅拌高于设计桩顶标高30cm→重复搅拌喷浆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重复搅拌提升至规定标高→关闭搅拌机械→移位。
  5.3 施工工艺说明
  第1,就位对中、整平:移动深层搅拌桩机到达预定桩位,对中、整平。
  第2,流量计各参数设定:设置深度零点、段浆量、桩长、总浆量等。
  第3,搅拌喷浆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桩机电机,使钻杆沿龙门塔架搅拌喷浆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再按设计的下沉速度边喷浆(浆量约为总浆量的50%)边下沉搅拌。下沉速度由电器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且为保证搅拌喷浆均匀。
  第4,制备固化剂浆液:深层搅拌桩搅拌喷浆下沉的同时,后台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浆液经过滤网倒入储浆筒中。
  第5,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桩机提升搅拌高于设计桩顶标高30cm。
  第6,二次下沉喷浆、搅拌提升:重复第3、第4、第5操作。
  第7,桩机按设计预设的桩位移动,开始下一个桩体施工。如此循环施工,完成所有桩体施工。
  6.水泥土搅拌桩检测
  6.1 静荷载试验
  水泥土搅拌桩静荷载试验主要指承受的复合地基试验。竖向承载力试验可分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单桩载荷试验仅能检测桩体承载力,不能反映桩体和地基土共同作用关系,试验结果只能为设计提供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不能直接检测出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可直接测出复合地基承载力。
  首先,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在成桩28d后进行,检查数量为桩总数的l.0%,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其次,经触探和载荷试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在成桩28d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
  6.2 取芯试验
  水泥土搅拌桩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面以下0.5m)的办法,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两侧成桩直径。检查量为总桩数的5%。成桩后28d,从桩身取钻孔取样进行桩体强度的检测。
  取芯检测是一种直观准确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根据芯样直接检验桩的连续性、均匀性、密实度、桩长、端承条件等,也可以将芯样制作成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桩体强度。
  7.结语
  水泥土搅拌桩是加固处理软基的方法之一,其在我国已应用 2 0多年,由于施工机械轻便,工程造价相对低廉,施工间歇期短等优点。在我国各个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水泥搅拌加固软基的工程,而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是贯穿施工的全过程,这就要在施工过程中紧把质量关,并随时检查施工记录,还要验收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以此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征兵、陈伟平.水泥土搅拌桩在某水闸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 崔伯华.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处理水闸软基的质量检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简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根据相关的特点提出多个不同的设计说明,帮助建筑业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材设计、体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的特点  1.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
摘 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其类型。着重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及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房
摘要:本文采用组合模态参数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结构损伤进行了识别。同时考虑了噪声输入情况下,即存在数据误差时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能力。 表明以组合模态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参数,并通过学习训练所得网络不仅具有理想的损伤识别能力,还具备良好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组合模态参数 损伤识别 噪声 鲁棒性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BP神经网络  BP(Back Prop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的现状,然后探讨了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何实现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低碳已经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我国是房屋建筑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如何实现通过设计使房屋建筑节能低碳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要重视在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行业之一,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但我国目前对地震的预防能力较弱,地震给我国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灾害,因此,不仅国家要加强对防震抗震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更要加強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这是进一步保障我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笔者将从我国建筑中抗震设计现状起笔,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原则,寻找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并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的加快,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行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发展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设计对施工具有导向性作用,显示了行业前瞻性方面的内容。同时施工的过程和执行力度也会反作用于设计,对设计起到了信息反馈、优化和促进的作用。一个工程完成的好坏,设计与施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加强措施,
摘要:近年来,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十分迅速,而公共空间对村民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邻里关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建设将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论述了当前公共空间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空间;策略;布局;特色;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建筑集中供热能源损失的原因,阐述了供热系统节能、城市建筑节能以及室温自动调节等技术在集中供热采暖节能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城市建筑集中供热节能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能耗 节能 水力平衡 自动调节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伴随着北方城乡民用建筑质量的逐渐提高,砖瓦房和砖混结构楼房越来越多,但冬季室内仍非常寒冷。虽然普通家庭已经安装了采暖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普遍应用。在园林施工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更加快速,更加方便有效的手段。随着园林专业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两者的结合开发有了全新的挑战,该文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角度分析其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施工 应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阶段,计算机辅助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