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三要诀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数据是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揭示化学规律的一种特有的“数字语言”,准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是学生必备的实验能力。如何挖掘数据的含义、提高处理数据能力?现从三个方面举例诠释如下,供各位学子参考。
  
  一、要挖掘数据的“弦外之音”
  
  某些表面看起来多余的数据,其实隐含着某一化学规律,充分挖掘数据的“弦外之音”,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 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C1-、Mg2 、Fe3 、CO2-3、SO2-4。现各取100mL溶液三份进行以下实验:
  (1)向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发生;
  (2)向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 L(标准状况);
  (3)向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g。
  回答下列问题:
  ①K 、Cl-是否一定存在?
  ②肯定存在的离子在原溶液中的浓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 由(1)知:溶液可能含有Cl-、CO2-3、SO2-4,由(2)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4,且n(NH 4)=0.896L÷22.4L/mol=0.04mol,由(3)知:溶液一定含有CO2-3、SO2-4,则一定不含Mg2 、Fe3 ,且n(SO2-4)=2.33g÷233g/mol=0.01mol,n(CO2-3)=(6.27-2.33)g÷197g/mol=0.02mol,所以有同学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NH 4、CO2-3、SO2-4,一定不含Mg2 、Fe3 >,可能含有K 、Cl-。这个结论正确吗?此时我们要思考,测出n(NH 4)、n(SO2-4)和n(CO2-3)的具体数据,其用意是什么?它们真的是“多余”的数据吗?显然,该数据隐含着某种含义。联想到任何溶液都必须呈电中性,但n(SO2-4)×2 n(CO2-3)×2=0.01×2 0.02×2=0.06>n(NH 4)×1=0.04×1,故必存在K 又因溶液中可能存在Cl-,则n(K -)≥0.02mo1。
  [答案] ①K 一定存在,C-可能存在;②肯定存在的离子浓度:c(SO2-4)=0.01mol/0.1 L=0.1 mol/L,c(CO2-3)=0.02 mol/0.1 L=0.2mol/L,c(NH 4)=0.04mol/0.1L=0.4mol/L,c(K )≥0.02mol。
  
  二、要谨防数据的“失真”
  
  实验过程总会产生实验误差,记录的数据也有“失真”的现象,要善于辨认和剔除失真数据,这是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前提。
  例2 某学生欲测定中和热,在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20mL 2.08mol/LNaOH溶液的试管分五次加入1~5mL未知浓度的H2SO4(边加边振荡,每次加1mL,不考虑H2SO4溶于水的放热效应)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为1.4℃、2.5℃、4.2℃、5.2℃、5.18℃,则该硫酸的浓度是 (
  )
  A.20.8 mol/L B.6.9mol/L C.5.2 mol/L D.4.16 mol/L
  解析 分析题中数据:在加入4mL H2SO4,后,溶液温度升高,由1.4℃逐渐上升到5.2℃,当加入第5mL时,温度却下降到5.18℃。这说明与NaOH恰好中和时用去H2SO44mL(温度上升最高时的体积)。当H2SO4过量时,因不再中和碱而溶液温度下降。显然,5.18℃是一个“失真”的数据,故c(H2SO4)=(01.02L×2.08mol/L×l/2)÷0.004L=5.2 mol/L。
  [答案]C
  
  三、要善于抓住数据的“特征”
  
  将某些具有一定“特征”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可以达到总结现象、找到规律之目的。
  例3 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制氧气实验时的数据记录:
  
  (注:红热现象指反应中有红色火光,反应剧烈且在短时间内结束)
  (])请你为这个实验拟定实验目的。
  (2)你认为催化效果最好的是哪种。催化效果不好的是哪种?
  (3)若要研究“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用产生氧气的体积表示)”,请你设计实验的记录数据。
  解析 表中数据揭示的特征是变量和不变量:不变的量是“KClO质量和催化剂的用量”,变化的量是“反应结束时间”(长短不同)和“反应现象”(剧烈程度不同)。比较这些特征可知:
  (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2)反应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故催化效果最好的是MnO2,催化效果不好的是SiO2
  (3)要研究“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记录的数据从上述表格数据得到启示:KClO3的质量不变(如为0.5g)并固定某些催化剂(如MnO2),变化的量是“催化剂的用量和产生氧气的体积”,具体设计表格数据略。
  
  (编辑 唐 理)
其他文献
一、考点阐释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正确进行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化繁为简”。能力层级为D级。“压缩语段”是高考试卷中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部分,这类试题一般与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命题上,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阐发、引申、筛选、概括等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注重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不论何种形式的语段压缩,其本质都是对语段的主旨和内容的准
吉田安娜是一个有魅力有爱心的美丽女性,丈夫、女儿都很爱她,她在联合国总部工作,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女外交官。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女性,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还经常向别人谈起她的母亲——  我母亲上个世纪60年代在纽约学过4年的室内设计,回到东京后自己经营了一家室内装潢设计店,事业做得很成功,她与父亲总像一对长不大的孩子。在家里,有的时候我与母亲的角色是互换的。  我母亲叫直子,却给我取了一个非常时尚的名字叫
7所在武汉的部属高校2009年全国招生总计划继续小幅增加,总数为4.39万人,共比去年增长500人。  各校全国招生计划数分别为:武汉大学7800人(比去年增加200人),华中科技大学8500人(含500专科计划),武汉理工大学9200人(比去年增加200人),华中师范大学440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000人,中国地质大学4500人,华中农业大学4500人。据了解,去年这7
我先舍身吧。  以前寝室里大家排座次,我因为是寝室长,被尊为“龙头老大”,接下来其他人就是老二、老三、老四……小六。(老五质问我为什么单单把他给变成了“……”,我告诉他这只是为了达到显得人多势众的艺术效果,他抓狂啦)  他们开始叫我“龙头老大”,感觉不错。  后来开始简化,叫“龙头老”,怪怪的,抗议。  再简化,叫“龙头”,能接受。后来……  忽然叫起了“水龙头”。  一直叫到现在……    俺家
正确打开矿山公园的四个原则  特约嘉宾:李茂勇,十堰绿松石矿山公园建设副指挥长  1.体验原则  十堰几百年历史的绿松石矿山,特色场景都是现成的,关键是要让游客参与体验。把生产线变成观光线,把车间变成操作间,把尾矿区变成淘宝区,把采矿巷道变成寻宝迷宫,特色体验其实无处不在:挖矿石,推矿车,捡矿潼,切石头,抛光、雕刻、盘玩……只要参与,就能乐在其中。  2.创意原则  根据绿松石矿山的特点进行创意设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自古以来,山间有多条连接秦陇与巴蜀乃至整个大西南的蜀道,如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都曾发挥过重大作用。褒斜道是秦岭蜀道中开凿最早的一条,见证了太多的历史过往,曾经的金戈铁马,成了当下世人行走古道时最好的谈资。一条满载故事的路  褒斜道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条古栈道,也是史书记载的第一条穿越秦岭的栈道,古时是连接关中与
我喜欢拍摄都市,尤其想拍摄一些大众常见、却又有别于大众视角的内容。做后期处理的时候,我会侧重表现一种“未来感”甚至“末世感”,以此来传达我对于城市环境的更多思考。  我们经常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未来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可怕的灾难,它们并非纯粹的想象,而是源于人类一代一代、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隐患。我希望人们看到我的照片时,在感叹都市的壮观、人类力量的伟大之余,能更多关注照片背后的环境问题,这才是我最想展示
徒步乌孙古道是一段非常艰险的旅程。路况非常不好,忽而是悬崖上的小道,忽而是满布碎石的斜坡,忽而是覆盖着冰雪的山巅,走起来非常艰难。但沿途的景色也非常美丽与多变,随着海拔的变化,景观也不断变化,其中的美妙之处实在是语言所不能形容的。  最让我开心的,是亲耳听到了山上高亢洪亮的嗥叫声,那是一群年富力强的狼,志得意满,无所顾忌。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多的狼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宣示主权,这让我精神振奋。但是,
背 景 BACKGROUND  一本书中曾这样写道:“大自然能给予孩子父母不能给予的幸福感,每外出一次,也是对孩子意志力的磨练。带着孩子去旅游,让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丈量世界。旅游不仅丰富孩子的童年,同时也快乐了我们的成人世界!”分 析 ANALYSIS  1.目前大多旅行社多是形式上的亲子旅游,缺少教育专业支持,缺少教育的核心元素。亲子旅游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  2.最理想的亲子游应该是在凭借旅游
关于理想,从小到大,我们写作文写“我的理想”都快要腻味了,却总是让我们念念不忘。我有很多表哥表姐,都已经工作了。前几天刚见到过他们,我跟着他们谈话。大表哥是博士后,我就问他:“哎,表哥,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啊?”表哥只是微笑,答:“别闹了。”好吧,我不闹了,我只是又回了一句:“那你作文总有写过吧?你写了什么?”“还能写什么呀,小孩子一起起哄写科学家来着,能记得的就只有这些了。”他很无奈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