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入射角度对薄膜热场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来源 :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层介质薄膜中,激光的入射方式是影响薄膜抗损伤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模拟锥角高斯光入射多层介质薄膜后电场和热场分布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分析薄膜中高斯光各个角谱分量叠加形成的电场分布,进而得到由于薄膜本征吸收产生的热量沉积以及薄膜内部的温度场分布.针对中心波长为4.3μm的中红外高反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高反膜系的温升峰值随激光入射角度和偏振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s偏振光,斜入射时膜系的最高温升峰值高于垂直入射峰值,而p光的结果则相反.此种模拟方法克服了原有方法对激光入射角度的限制,较好地反映出斜入射情况下激光偏振态对薄膜损伤的影响. In multi-layered dielectric films, the incident mode of laser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nti-damage ability of the films.A method of simulating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of multi-layered dielectric thin films is proposed,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formed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various angular spectral components of the Gaussian light in the film and then the heat deposition due to the intrinsic absorption of the film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film are analyzed.The analysis of the midd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s-polarized light, the maximum peak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fil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vertical incidence when oblique incidence, while the result of p light On the contrary, the simulation method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method to the angle of incidence of the laser and better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laser polarization state on the film damage under oblique incidence.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18例,其中上干型3例,下干型14例,交感型1例.X线照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12例,
随着纳米生物学技术和超声造影剂的迅速发展,造影剂粒径步入纳米时代.不同核心成分和包膜材料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在肿瘤
目的 了解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和评价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中抽取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可疑复发性宫颈癌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宫颈癌根治后随访期间临床可疑复发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治疗资料、可疑复发表现、18F-FDG PE
目的 了解西藏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西藏饮水型氟中毒防治项目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检测42例DEACMP患者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血脂症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3例高血脂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按
多数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为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者少见,其发病机制不明,很可能由腹部疾病所致,并可能与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