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行走于沙漠中的驼盐商队来说,肯特敖包是茫茫大漠的一处路标,更是一块被神灵祝福过的福地,每当行经此地,商人们都会虔心祈祷。
临白段为典型的“四无地区”——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无人烟,且每年8级以上大风、沙风暴、扬沙天气长达82~142天,要在这样的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施工人员称“犹如在月球表面施工”。
库木塔格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在唐代,库木塔格沙漠就被人们称为“大患鬼魅碛”,唐玄奘去往天竺取经途中经过此地时,差点殒命。
尽管乌兰布和沙漠“性格狂躁”,但人们却在其中开辟出了一条繁盛一时的驼盐古道。驼盐古道的起点位于沙漠西南边缘的吉兰泰盐湖,终点为巴音木仁黄河渡口。在清朝时期,这条古道每年的运盐量达2.5万吨,无数驼队在这荒凉的大漠中行进,驼铃声经久不息。1958年,吉兰泰盐湖通了公路,这条繁华了几百年的驼盐古道才逐渐落寂下来,然而,这条古道留给乌兰布和沙漠的印记却始终没有磨灭。
在这条驼盐古道上,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用梭梭柴堆砌的敖包——肯特敖包,敖包的底座半径为9米,高2.7米。据说,这座敖包的来源与成吉思汗密切相关:成吉思汗仙逝后,臣子用五色骏马拉着载有成吉思汗灵柩的勒勒车,前往肯特山安葬,当勒勒车行经此地时,忽深陷于地下,众人竭尽全力都不能使其脱困,大家不禁悲痛大哭,齐跪于灵柩前。这时,队伍中的萨满拾来梭梭柴,点燃篝火,开始诵经祈祷,就在此时,勒勒车忽然动了起来,出了深坑。人们相信是神灵的力量使得勒勒车得以前行,于是,他们便在萨满燃烧篝火的地方,用梭梭柴堆起了一座敖包,并命名为“肯特敖包”。对于行走于沙漠中的驼盐商队来说,这座敖包是茫茫大漠的一处路标,更是一块被神灵祝福过的福地,每当行经此地,商人们都会虔心祈祷,希冀一路顺利。
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沙山沙漠中神秘的“听经泉”
在京新高速公路的臨白段,最后穿越的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其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沙漠。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大的沙山,其中就有一座闻名于全世界的沙山——必鲁图沙山。必鲁图沙山海拔约1611米,其峰相对高度约500米,是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沙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
登上必鲁图沙山,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尽收眼底。周围绵延起伏的沙丘,如大海汹涌的波涛,散发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的雄浑和决绝,而在漫漫黄沙中突然出现的蓝色湖泊,又让这片荒漠如江南女子般柔美。据勘察,目前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这些湖泊给养了沙漠中的生命,更蕴藏了无数令人神往的故事。
京新高速公路穿过的三大沙漠,蕴藏着太多耐人寻味的风景和故事,然而,对于这段公路的3万名施工人员来说,这三大沙漠带给他们的并不是浪漫情怀。临白段公路经过的地方为典型的“四无地区”——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无人烟:工人用水实行配给制,一小盆水为几天用量,最困难时,施工人员两个月无法洗澡;项目部耗费数月建立通讯基站,但是只要一刮大风,他们就又处于“失联”状态……此外,在这里,每年8级以上大风、沙风暴、扬沙天气长达82~142天,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站不稳,连居所的屋顶都被刮跑过,要在这样的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施工人员称“犹如在月球表面施工”。
拍摄《英雄》的胡杨林唐玄奘差点殒命的“莫贺延碛”
巴丹吉林沙漠一路往西北延伸,狂沙最终在额济纳旗被胡杨林挡住了去路。胡杨,古称“胡桐”、“梧桐”,具有惊人的抗干旱、盐碱和风沙的能力,只要有沙漠河流的地方,胡杨就能生存下来,因此,胡杨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额济纳旗胡杨林面积达39万亩,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也是中国保护最为完整、最壮观的胡杨林聚集地。
京新高速公路进入新疆之后,还会再次穿过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碛”,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老城的南端,这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的成因与风有关: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携带有大量沙砾,两股风在库木塔格地区碰撞,沙砾沉积而形成。有意思的是,这两股风的交汇点始终停留在鄯善老城的南端,从未向北移动,最终形成了“沙不进、绿不退”“绿洲与沙漠一线之隔”的奇妙景观。
库木塔格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在唐代,库木塔格沙漠就被人们称为“大患鬼魅碛”,唐玄奘去往天竺取经途中经过此地时,差点殒命。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详细地记载了玄奘路经此地时的场景:“莫贺延碛长八百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伏无水草,顾影唯一。四夜五日,口腹干焦,几将殒绝。四顾茫然,夜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此外,位于库木塔格沙漠南端的古丝绸之路——大海道更是以凶险闻名,在唐代文书中形容道:“海道,右边出柳中县(今鄯善鲁克沁镇)界,东南向沙州(敦煌)1360里。常流沙,行人多迷途……履绕沙石,往来困弊。”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早已随着黄沙消逝,不过,沉寂在这片沙漠里的驿站、旧城遗址、罕见的地貌,却一直吸引了无数探险家前往朝圣。
临白段为典型的“四无地区”——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无人烟,且每年8级以上大风、沙风暴、扬沙天气长达82~142天,要在这样的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施工人员称“犹如在月球表面施工”。
库木塔格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在唐代,库木塔格沙漠就被人们称为“大患鬼魅碛”,唐玄奘去往天竺取经途中经过此地时,差点殒命。

尽管乌兰布和沙漠“性格狂躁”,但人们却在其中开辟出了一条繁盛一时的驼盐古道。驼盐古道的起点位于沙漠西南边缘的吉兰泰盐湖,终点为巴音木仁黄河渡口。在清朝时期,这条古道每年的运盐量达2.5万吨,无数驼队在这荒凉的大漠中行进,驼铃声经久不息。1958年,吉兰泰盐湖通了公路,这条繁华了几百年的驼盐古道才逐渐落寂下来,然而,这条古道留给乌兰布和沙漠的印记却始终没有磨灭。
在这条驼盐古道上,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用梭梭柴堆砌的敖包——肯特敖包,敖包的底座半径为9米,高2.7米。据说,这座敖包的来源与成吉思汗密切相关:成吉思汗仙逝后,臣子用五色骏马拉着载有成吉思汗灵柩的勒勒车,前往肯特山安葬,当勒勒车行经此地时,忽深陷于地下,众人竭尽全力都不能使其脱困,大家不禁悲痛大哭,齐跪于灵柩前。这时,队伍中的萨满拾来梭梭柴,点燃篝火,开始诵经祈祷,就在此时,勒勒车忽然动了起来,出了深坑。人们相信是神灵的力量使得勒勒车得以前行,于是,他们便在萨满燃烧篝火的地方,用梭梭柴堆起了一座敖包,并命名为“肯特敖包”。对于行走于沙漠中的驼盐商队来说,这座敖包是茫茫大漠的一处路标,更是一块被神灵祝福过的福地,每当行经此地,商人们都会虔心祈祷,希冀一路顺利。

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沙山沙漠中神秘的“听经泉”
在京新高速公路的臨白段,最后穿越的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其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沙漠。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大的沙山,其中就有一座闻名于全世界的沙山——必鲁图沙山。必鲁图沙山海拔约1611米,其峰相对高度约500米,是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沙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
登上必鲁图沙山,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尽收眼底。周围绵延起伏的沙丘,如大海汹涌的波涛,散发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的雄浑和决绝,而在漫漫黄沙中突然出现的蓝色湖泊,又让这片荒漠如江南女子般柔美。据勘察,目前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这些湖泊给养了沙漠中的生命,更蕴藏了无数令人神往的故事。

京新高速公路穿过的三大沙漠,蕴藏着太多耐人寻味的风景和故事,然而,对于这段公路的3万名施工人员来说,这三大沙漠带给他们的并不是浪漫情怀。临白段公路经过的地方为典型的“四无地区”——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无人烟:工人用水实行配给制,一小盆水为几天用量,最困难时,施工人员两个月无法洗澡;项目部耗费数月建立通讯基站,但是只要一刮大风,他们就又处于“失联”状态……此外,在这里,每年8级以上大风、沙风暴、扬沙天气长达82~142天,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站不稳,连居所的屋顶都被刮跑过,要在这样的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施工人员称“犹如在月球表面施工”。

拍摄《英雄》的胡杨林唐玄奘差点殒命的“莫贺延碛”
巴丹吉林沙漠一路往西北延伸,狂沙最终在额济纳旗被胡杨林挡住了去路。胡杨,古称“胡桐”、“梧桐”,具有惊人的抗干旱、盐碱和风沙的能力,只要有沙漠河流的地方,胡杨就能生存下来,因此,胡杨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额济纳旗胡杨林面积达39万亩,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也是中国保护最为完整、最壮观的胡杨林聚集地。

京新高速公路进入新疆之后,还会再次穿过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碛”,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老城的南端,这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的成因与风有关: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携带有大量沙砾,两股风在库木塔格地区碰撞,沙砾沉积而形成。有意思的是,这两股风的交汇点始终停留在鄯善老城的南端,从未向北移动,最终形成了“沙不进、绿不退”“绿洲与沙漠一线之隔”的奇妙景观。
库木塔格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在唐代,库木塔格沙漠就被人们称为“大患鬼魅碛”,唐玄奘去往天竺取经途中经过此地时,差点殒命。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详细地记载了玄奘路经此地时的场景:“莫贺延碛长八百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伏无水草,顾影唯一。四夜五日,口腹干焦,几将殒绝。四顾茫然,夜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此外,位于库木塔格沙漠南端的古丝绸之路——大海道更是以凶险闻名,在唐代文书中形容道:“海道,右边出柳中县(今鄯善鲁克沁镇)界,东南向沙州(敦煌)1360里。常流沙,行人多迷途……履绕沙石,往来困弊。”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早已随着黄沙消逝,不过,沉寂在这片沙漠里的驿站、旧城遗址、罕见的地貌,却一直吸引了无数探险家前往朝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