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熵关联分析的温室智能调控系统研究

来源 :灌溉排水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解决传统温室环境参数较难控制、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引入灰色熵权理论,将各种环境要素视为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计算与理想情况的接近度,建立了评价植物生长环境要素的数学模型;通过无线传感网络片上系统CC2530与传感器、物联网相结合,设计温室环境调控系统,调配温湿度、光照等各生长要素达到最优值,从而给植物配置最优生长环境.[结果]温室生产环境实地试验表明,无线网络通信丢包率不超过1%,满足环境信息实时采集和稳定传输要求,育苗植株成活率提高3.1%,同时节水率约为14%.[结论]该系统与传统温室手动调节环境参数的方法相比,运行稳定、可靠、有效,为提高温室育苗成活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粪污的排放日益集中,若对粪污不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会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笔者在该文中总结了蕉城区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百年奋斗绘就壮阔画卷,百年实践积累宝贵经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始终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深刻汲取长期实践探索出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遵循党的农村工作中形成的成熟有效的基本经验,始终坚持不跑偏、不背离、不迷失.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条件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种植上海青,以清水灌溉为对照,上海青出苗后灌水4次,每次1L,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0、120、150、180 mg/L)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分布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降低了土壤pH值,对有机质量、全氮量、铵态氮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土壤EC值和水溶性Na+量,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水溶性K+量和0~10 cm土层脲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与脲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0~5 cm土壤脲酶活性与全
将乐县某肉兔养殖户饲养的4~5月龄幼兔出现生长迟缓、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等,结合剖检病变及细菌学与寄生虫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兔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共感染.针对发病情况并结合该养殖户的饲养情况提出预防措施与诊治方案.
该文报道一例犬肺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总结了几点个人体会,以期为犬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的消费日益增长,果品的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我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先后推出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模式,不同类别的食品安全性都有相应的生产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总结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不断完善食品生产安全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从不同角度对果品生产中有关安全性的问题和看法进行讨论,以期为提高我国果品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期刊
[目的]探寻温室番茄适宜水气组合及加气阈值,为温室番茄的高产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微纳米气泡水结合地下滴灌系统,设置了3个灌溉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井水对照3~5 mg/L (O1)、15 mg/L(O2)和25 mg/L (O3),每个溶解氧质量浓度下均设置3种不同灌溉控制水平,土壤含水率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50%~70% (Wl)、65%~85% (W2)和80%~100% (W3),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气组合对温室番茄的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株高和茎粗均随
[目的]探明热带桉树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间的时滞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对海南省西北部儋州林场生长季(5-10月)桉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同步监测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和0~60 cm土壤含水率(SWC),运用错位相关法分析了液流速率与PAR和饱和水气压亏损(VPD)之间的时滞长度.[结果]典型晴天下桉树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光合午休,液流速率抵达峰值时间较PAR和VPD提前约60 min;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
[目的]探寻极端干旱区无核白葡萄的适宜水肥制度.[方法]在萌芽期充分供水条件下,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为对照(CK),设置新梢生长期(W1)、开花期(W2)、果实膨大期(W3)、着色成熟期(W4)4个亏水处理(θf=65%~90%),同时设置3个施肥配比,分别为:N施量、P2O5施量、K2O施量为275.0、275.0、275.0 kg/hm2(F1),235.7、235.7、353.6 kg/hm2 (F2),330.0、165.0、330.0 kg/hm2 (F3),共1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肥配比对滴灌
[目的]探讨不同水、氮管理设施番茄产量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相互关系,构建最适水、氮组合模式,以期达到“节水、减氮、高产”的目的.[方法]设置4种氮肥梯度(F0:0 kg/hm2、F1:150 kg/hm2、F2:300 kg/hm2、F3:450 kg/hm2)与3种灌水定额(W1:0.5 Epan、W2:0.7Epan、W3:0.9 Epan),采用静态箱-气态色谱法采集和分析设施番茄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比较分析了水、氮相互作用下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的影响,并结合产量和全球增温潜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