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又一春”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课程 发现 观念更新 评价 建议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加强理论学习,了解课程体系目标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由于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不少教师都想带领学生一起尝试和体验这门新的课程。然而,正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成为教师和学生遭遇的一大难题和“瓶颈”。所以要把握好一项事物,你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往往以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门发展性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回归学生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现在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将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以往的中队活动,对活动设计把握不准,造成场面热闹,劳师动众,但却是带着学生走马观花,不乏“作秀”之嫌。纵观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我觉得首先是一场观念的改革,观念如何转变,历史与实践证明,学习不失为有效的办法。
二、接受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颇深,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于是乎经常可以听到任课老师的牢骚,那么一点内容,我怎么能讲一节课呢,现在的编教材的人水平真是越来越差了。有的老师也不是对于课程并不是一无所知,对于课程的积极作用也知道一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旧走上了老路。目前,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他们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将变得无所适从,面对学生将不知所措。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它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的课程,那么他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的课堂,曾经看到一位老师总结了他们学校的做法是:到自然中学自然,到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在生活中学生活,在研究中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我们的课程。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资源
纵观新课程,它留给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广阔了,选择教材的权利更大了,老师背上的担子更重了,教师要成为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是没有东西可以活动,而是有太多的活动我们没有机会来搞。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校本课程就是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它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地方、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更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也可以学校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其次是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需求,从而开发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活动主题。
四、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应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条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在操作中,自我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老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不断摸索,逐渐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教育新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对玩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新的他们没有接触到过的而又听说过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自然而然兴趣高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记得某个专家说:“学生学得开心不开心,投入不投入,课堂气氛浓不浓,能否有学习方法的体验等”是一根检验的秤杆,而学生知识的掌握反而是其次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理论中摸索,逐渐形成了我们 “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教育新模式。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罗万象,它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个性化、自主化,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发展、潜能最大限度得以开发。
参考文献
[1] 刘长民.教育需要教师智慧[J].
[2] 武威.一堂好课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J].
[3] 李志强,王慧.五种眼光 一剂良药[J].
【关键词】新课程 发现 观念更新 评价 建议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加强理论学习,了解课程体系目标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由于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不少教师都想带领学生一起尝试和体验这门新的课程。然而,正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成为教师和学生遭遇的一大难题和“瓶颈”。所以要把握好一项事物,你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往往以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门发展性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回归学生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现在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将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以往的中队活动,对活动设计把握不准,造成场面热闹,劳师动众,但却是带着学生走马观花,不乏“作秀”之嫌。纵观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我觉得首先是一场观念的改革,观念如何转变,历史与实践证明,学习不失为有效的办法。
二、接受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颇深,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于是乎经常可以听到任课老师的牢骚,那么一点内容,我怎么能讲一节课呢,现在的编教材的人水平真是越来越差了。有的老师也不是对于课程并不是一无所知,对于课程的积极作用也知道一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旧走上了老路。目前,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他们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将变得无所适从,面对学生将不知所措。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它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的课程,那么他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的课堂,曾经看到一位老师总结了他们学校的做法是:到自然中学自然,到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在生活中学生活,在研究中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我们的课程。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资源
纵观新课程,它留给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广阔了,选择教材的权利更大了,老师背上的担子更重了,教师要成为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是没有东西可以活动,而是有太多的活动我们没有机会来搞。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校本课程就是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它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地方、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更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也可以学校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其次是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需求,从而开发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活动主题。
四、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应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条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在操作中,自我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老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不断摸索,逐渐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教育新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对玩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新的他们没有接触到过的而又听说过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自然而然兴趣高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记得某个专家说:“学生学得开心不开心,投入不投入,课堂气氛浓不浓,能否有学习方法的体验等”是一根检验的秤杆,而学生知识的掌握反而是其次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理论中摸索,逐渐形成了我们 “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教育新模式。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罗万象,它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个性化、自主化,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发展、潜能最大限度得以开发。
参考文献
[1] 刘长民.教育需要教师智慧[J].
[2] 武威.一堂好课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J].
[3] 李志强,王慧.五种眼光 一剂良药[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