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HBV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HBV-GN患者102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并依此将患者分为HBV DNA低度复制组(HBV DNA<103拷贝/mL)、HBV DNA中度复制组(103拷贝/mL≤HBV DNA≤105拷贝/mL)和HBV DNA高度复制组(HBV DNA﹥105拷贝/mL)。所有患者行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并进行肾脏组织中HBV相关抗原(HBsAg、HBcAg及HBeAg)的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所有患者均接受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随访观察18个月,并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生化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HBV DNA复制水平的患者肾功能、生化免疫学指标、肾脏组织中HBV相关抗原沉积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BV DNA水平与肾脏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102例患者中,HBV DNA低度复制组20例,HBV DNA中度复制组51例,HBV DNA高度复制组31例。随着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的增高,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F=34.64,40.10和31.72,P<0.01),血浆白蛋白降低(F=24.04,P<0.01);肾脏组织中HBV抗原(HBsAg、HBcAg及HBeAg)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增加(F=41.49,15.64和10.41,P<0.01)。对78例膜性肾病(MN)患者分析发现,随着血清HBV DNA复制的增加,HBV-MN患者病理分期加重(r=0.38,P<0.01)。抗病毒治疗后,各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t=7.86,19.28和16.74,P<0.01);补体C3较治疗前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1.04和1.94,P>0.05);血肌酐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t=0.14,0.52和0.57,P>0.05)。治疗18个月时,HBV DNA低度复制组的总缓解率为95.0%(19/20),HBV DNA中度复制组为70.6%(36/51),HBV DNA高度复制组为54.8%(17/31),其中HBV DNA低度复制组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HBV DNA高度复制组(χ2=9.44,P<0.01)。
结论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与HBV-GN患者的肾功能、肾脏病理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缓解率相关,可作为HBV-GN患者肾脏病理活检、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