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18—19日,第十届《职业》理事会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第十届《职业》理事会的六十位理事代表出席年会,总结理事会工作,为理事会工作建言献策,还观摩了职业教育四川模式,研讨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观摩·研讨
4月18日,理事代表参加了由《职业》杂志主办的第八次全国著名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现场观摩活动。
代表们与来自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院(校)长一起,参观了职业教育四川模式的两所代表性院校——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市技师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飞行器制造系、电子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数码艺术系、实训教学部等9个教学和研究机构、42个专业。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服务行业发展,借力行业资源办学,并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培训,走出了一条行业职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成都市技师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技师学院,由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成都无线电工业学校、成都市机械技工学校、成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充分发挥学院的龙头示范作用,拉动成都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学院创建了“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以点带面”的“1 10”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全力推进一体化课改,学院的教学效果、培养质量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这也正是此次观摩的重点内容。
理事代表通过现场观摩、亲身体验、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考察了两所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与实习设备、招生就业、教学教法、后勤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与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刘家騑院长、成都市技师学院杜海生副院长以及两所院校的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了两所院校的办学经验和体会。
在理论研讨会阶段,代表们与来自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究机构的专家赵立卫博士,就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赵立卫博士与代表们分享了技能人才培养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介绍了技工教育的相关政策走向,与代表们就技工教育未来发展、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方面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观摩活动介绍后,在理事会年会座谈会上,理事代表齐聚一堂,就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继续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成为示范校建设学校后,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这是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新课题。广东省技师学院黄志院长介绍说,学校将2013年定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攻坚年”,要努力打好四个攻坚战,即示范校建设攻坚战、教学改革攻坚战、招生就业攻坚战和校企合作攻坚战。在谈到教学改革时,他特别介绍了学院对一体化课改的推进力度,将重点推进各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达100%、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11%。对于校企合作,学院将深入开展校园对接产业园六项服务,使校企合作企业达90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达到70%,同时加大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综合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等的建设力度。
在提出“大职教”概念的背景下,厦门技师学院的缪红玉副院长在发言中特别提出了教育公平的问题,认为技工院校应该和教育部门的职业院校享受相同的待遇。在她看来,这也是目前技工院校面临的一个发展瓶颈。以厦门技师学院为例,学院作为中职不能招生高职学生,这样的制度设计让技工院校生源质量难以提高,这样不仅降低了厦门技师学院这类软硬件设施较好的技工院校的资源使用效率,更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厦门技师学院也积极寻求与大学联合办学,招收高职学生,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大专文凭。
北京千秋业教育咨询公司李永生总经理为多所职业院校做过管理咨询,对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与各所院校办学,有着不一样的观察视角。他指出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能力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人才培养能力;二是管理能力,要打造教育教学能力必须依靠学校的管理能力。同时,针对不少校长认为职业院校领导难当,不少教师认为职校难教的观点,李永生总经理还介绍了河源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供大家借鉴。河源打通了教育与职教的界限,比如让市教育局的副局长到技工学校当校长,让河源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到河源理工学校当校长。河源理工学校的校长在谈到感想的时候说:“重点高中只追求升学率,在中专更能施展我的教育理想,更有成就感。因为在育人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在职业教育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职业教育该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科学发展?这是与会代表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围绕这一问题,来自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广西、云南等地职业院校的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掀起了会议的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会议结束时,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年会收获颇丰,对自己所在院校的工作有了新启发、新思路,必将对学校今后的办学产生积极作用。
成绩·规划
总结理事会工作,规划理事会下一步工作,是每次年会的重要内容。
在此次年会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职业》杂志社社长黄卫来代表第十届《职业》全国理事会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以《职业》杂志为依托,《职业》全国理事会继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交流、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搭建职业教育交流桥梁、资源整合平台,传播职业教育改革资讯,推广职业院校办学经验,推介理事单位品牌……从2012年以来,《职业》共刊载了各类教学教研文章近3000篇,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职业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工作经验的交流;专题报道了30多位职业教育的明星人物,为行业树立了典型;为29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封面和专题报道,对学校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及时宣传;顺利完成了现代技工教育论坛、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全国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一体化试点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人社部一体化教改扩大会议、浙江省中职社会培训工作模式、安徽职教论坛、辽宁技工教育行、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等20期职业教育专题策划,采访了几十所职业院校的校长或负责人,内容涉及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德育研究、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集团发展等职业教育热点话题,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通过积极策划活动,《职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理事单位服务的实用性、实效性也不断增强。《职业》策划并举办了第六、七届全国著名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现场观摩会,有计划地走访了湖南、湖北、辽宁、浙江等地方的人社系统和职业院校。
无论是在年会上,还是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理事会的工作都得到了理事单位及其领导的肯定。他们表示,《职业》杂志及《职业》全国理事会为学校度身打造了一个发展平台,已成为他们工作中离不开的好帮手。
据《职业》全国理事会秘书长陈祥介绍,《职业》理事会的理事单位总数已逾百家,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囊括高职院校、中职院校、高校、人社系统和大型企业。而随着理事数量的增加,《职业》全国理事会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理事单位服务,如何更好地发挥理事会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
据《职业》杂志副主编刘伟介绍,2013—2014年,《职业》杂志及《职业》全国理事会将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
一是抓住热点加强宣传报道,为理事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将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局,抓住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题报道,为理事单位提供好信息服务。将更多听取专家意见和理事单位的意见,加大策划力度,争取把信息服务和宣传报道搞得更好、更有针对性。
二是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服务质量。《职业》将在加强与理事单位的沟通交流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对此,刘伟还介绍了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如缩短回访时间,增加工作的及时性,对理事单位的日常电话回访工作将由两个月一次调整到一个月一次,同时派出记者到各理事单位采访调研,以增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及时性。又如根据理事单位专业性和需求的不同,尝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回访的基础上,梳理不同理事单位的不同需要,尝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为理事单位开设专栏,进行专题报道,宣传各理事单位在改革发展中的成功经验等。
为期两天的年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落下帷幕。我们看到,《职业》杂志及《职业》全国理事会,与百余家理事单位一起,正在成长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力量,以改革之姿在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我们也相信,他们的每一步努力、每一点付出,都会为职业教育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摩·研讨
4月18日,理事代表参加了由《职业》杂志主办的第八次全国著名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现场观摩活动。
代表们与来自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院(校)长一起,参观了职业教育四川模式的两所代表性院校——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市技师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飞行器制造系、电子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数码艺术系、实训教学部等9个教学和研究机构、42个专业。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服务行业发展,借力行业资源办学,并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培训,走出了一条行业职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成都市技师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技师学院,由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成都无线电工业学校、成都市机械技工学校、成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充分发挥学院的龙头示范作用,拉动成都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学院创建了“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以点带面”的“1 10”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全力推进一体化课改,学院的教学效果、培养质量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这也正是此次观摩的重点内容。
理事代表通过现场观摩、亲身体验、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考察了两所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与实习设备、招生就业、教学教法、后勤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与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刘家騑院长、成都市技师学院杜海生副院长以及两所院校的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了两所院校的办学经验和体会。
在理论研讨会阶段,代表们与来自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究机构的专家赵立卫博士,就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赵立卫博士与代表们分享了技能人才培养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介绍了技工教育的相关政策走向,与代表们就技工教育未来发展、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方面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观摩活动介绍后,在理事会年会座谈会上,理事代表齐聚一堂,就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继续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成为示范校建设学校后,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这是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新课题。广东省技师学院黄志院长介绍说,学校将2013年定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攻坚年”,要努力打好四个攻坚战,即示范校建设攻坚战、教学改革攻坚战、招生就业攻坚战和校企合作攻坚战。在谈到教学改革时,他特别介绍了学院对一体化课改的推进力度,将重点推进各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达100%、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11%。对于校企合作,学院将深入开展校园对接产业园六项服务,使校企合作企业达90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达到70%,同时加大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综合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等的建设力度。
在提出“大职教”概念的背景下,厦门技师学院的缪红玉副院长在发言中特别提出了教育公平的问题,认为技工院校应该和教育部门的职业院校享受相同的待遇。在她看来,这也是目前技工院校面临的一个发展瓶颈。以厦门技师学院为例,学院作为中职不能招生高职学生,这样的制度设计让技工院校生源质量难以提高,这样不仅降低了厦门技师学院这类软硬件设施较好的技工院校的资源使用效率,更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厦门技师学院也积极寻求与大学联合办学,招收高职学生,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大专文凭。
北京千秋业教育咨询公司李永生总经理为多所职业院校做过管理咨询,对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与各所院校办学,有着不一样的观察视角。他指出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能力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人才培养能力;二是管理能力,要打造教育教学能力必须依靠学校的管理能力。同时,针对不少校长认为职业院校领导难当,不少教师认为职校难教的观点,李永生总经理还介绍了河源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供大家借鉴。河源打通了教育与职教的界限,比如让市教育局的副局长到技工学校当校长,让河源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到河源理工学校当校长。河源理工学校的校长在谈到感想的时候说:“重点高中只追求升学率,在中专更能施展我的教育理想,更有成就感。因为在育人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在职业教育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职业教育该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科学发展?这是与会代表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围绕这一问题,来自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广西、云南等地职业院校的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掀起了会议的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会议结束时,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年会收获颇丰,对自己所在院校的工作有了新启发、新思路,必将对学校今后的办学产生积极作用。
成绩·规划
总结理事会工作,规划理事会下一步工作,是每次年会的重要内容。
在此次年会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职业》杂志社社长黄卫来代表第十届《职业》全国理事会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以《职业》杂志为依托,《职业》全国理事会继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交流、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搭建职业教育交流桥梁、资源整合平台,传播职业教育改革资讯,推广职业院校办学经验,推介理事单位品牌……从2012年以来,《职业》共刊载了各类教学教研文章近3000篇,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职业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工作经验的交流;专题报道了30多位职业教育的明星人物,为行业树立了典型;为29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封面和专题报道,对学校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及时宣传;顺利完成了现代技工教育论坛、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全国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一体化试点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人社部一体化教改扩大会议、浙江省中职社会培训工作模式、安徽职教论坛、辽宁技工教育行、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等20期职业教育专题策划,采访了几十所职业院校的校长或负责人,内容涉及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德育研究、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集团发展等职业教育热点话题,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通过积极策划活动,《职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理事单位服务的实用性、实效性也不断增强。《职业》策划并举办了第六、七届全国著名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现场观摩会,有计划地走访了湖南、湖北、辽宁、浙江等地方的人社系统和职业院校。
无论是在年会上,还是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理事会的工作都得到了理事单位及其领导的肯定。他们表示,《职业》杂志及《职业》全国理事会为学校度身打造了一个发展平台,已成为他们工作中离不开的好帮手。
据《职业》全国理事会秘书长陈祥介绍,《职业》理事会的理事单位总数已逾百家,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囊括高职院校、中职院校、高校、人社系统和大型企业。而随着理事数量的增加,《职业》全国理事会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理事单位服务,如何更好地发挥理事会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
据《职业》杂志副主编刘伟介绍,2013—2014年,《职业》杂志及《职业》全国理事会将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
一是抓住热点加强宣传报道,为理事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将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局,抓住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题报道,为理事单位提供好信息服务。将更多听取专家意见和理事单位的意见,加大策划力度,争取把信息服务和宣传报道搞得更好、更有针对性。
二是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服务质量。《职业》将在加强与理事单位的沟通交流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对此,刘伟还介绍了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如缩短回访时间,增加工作的及时性,对理事单位的日常电话回访工作将由两个月一次调整到一个月一次,同时派出记者到各理事单位采访调研,以增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及时性。又如根据理事单位专业性和需求的不同,尝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回访的基础上,梳理不同理事单位的不同需要,尝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为理事单位开设专栏,进行专题报道,宣传各理事单位在改革发展中的成功经验等。
为期两天的年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落下帷幕。我们看到,《职业》杂志及《职业》全国理事会,与百余家理事单位一起,正在成长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力量,以改革之姿在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我们也相信,他们的每一步努力、每一点付出,都会为职业教育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