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3日至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展开为期5天的访台行程,并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会谈,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授权最高层级的谈判代表赴台,也是两岸两会领导人首次在台会谈。二次“陈江会”是以两岸和平发展为主轴的对台政策新思维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两会制度化协商掀开崭新的一页,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阶段。
成果丰硕
陈云林与江丙坤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谈中,就空运、海运、邮件、食品安全等议题进行了商谈,就继续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两岸经济交往展开了对话。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及《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4项协议,并就未来加强会务联系、开展交流合作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6日上午进行的“陈马会”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马英九在致词中说,两会在台北的协商和签署协议,“象征两岸关系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对两岸稳定繁荣做出贡献”。希望未来两岸能有更多高层互访,希望两会再接再厉,为两岸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陈云林还在访台期间会见了“立法院长”王金平、“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以及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台湾党政高层,就两岸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交流。
形势使然
二次“陈江会”在台湾顺利召开,是国共两党以及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一是大陆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思维的体现。推动两岸协商谈判以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是大陆的一贯立场。尤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人在秉持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轴下,不断丰富对台政策内涵,创新对台工作思维,大力推动与岛内各党派的党际交流,出台一系列惠及台湾民众的措施等,全力营造两岸和解氛围,为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积极铺路。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胡连会”时提出两岸应“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月,胡总书记在“胡江会”时又提出两岸要“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这些方针集中概括了大陆推动两岸协商判断的原则立场,充分体现了大陆在新时期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务实精神,为此次陈云林访台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民进党及绿营支持者在陈云林访台前夕与过程中,不断制造冲突、设置障碍,大陆仍以台湾同胞利益为福祉,积极促成二次“陈江会”,展现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马英九当局积极推动两会协商的结果。马英九多次强调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为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萧万长于今年4月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提出“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理念,也表达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及尽快恢复两岸协商机制的意愿。
三是岛内主流民意对两岸和平双赢的期待。陈水扁执政8年间疯狂推动“公投”、“制宪”等“台独”活动,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对峙,台湾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动荡不安。岛内民众强烈要求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消除两岸人民敌意,通过协商谈判和互利合作实现两岸双赢,并希望通过实现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带动台湾经济振兴。尤其是首次“陈江会”的成功举办让台湾各界看到了岛内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金融业、航空业、航运业、旅游业、教育界等纷纷表示二次“陈江会”对台湾有利,呼吁马当局坚持两岸松绑的既定政策。岛内多家民调显示,过半数岛内民众欢迎与支持陈云林赴台,就连前“陆委会主委”、绿营人士陈明通也表示,“民进党并不反对两岸协商,而且这次会谈的议题也是民进党执政时的项目”。
历史性一步
陈云林成功访台是跨越台湾海峡的历史性一步,标志着两会制度化协商进入正常轨道,这不仅为两岸良性互动奠定有利基础,也将推动两岸关系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第一,两会协商制度渐趋常态化,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两会商谈基础,造成两会协商中断。今年6月,两会在时隔近10年后在大陆重启复谈,并达成两项重要协议,建立了以两会协商制度作为两岸谈判的首要管道与机制。此次陈云林成功访台,标志着两会最高领导人协商由之前的单向“登陆”跃升为双方互访的新阶段,对于双方领导人之间制度化交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云林还在此次会谈中邀请江丙坤明年上半年来大陆举行第三次“陈江会”,预示着未来两会协商将依照“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两岸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显示两会协商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模式。
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两岸协商制度化、常态化是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陈云林访台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今后两岸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岸各式交流交往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增进共同利益,提升“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台办主任王毅明确表示,二次“陈江会”是“两会制度化协商的一个新起点”。
第二,两岸互信基础夯实,有助于稳定台海局势。此次陈云林访台既与海基会达成多项协议与合作共识,又代表大陆授权最高层级与马英九等岛内党政高层会面,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九二共识”的基础,也进一步营造了两岸和解的气氛,破除了“台独”势力的恶意抵制,有助于强化双方互信,累积双方善意,为两岸迈入良性互动轨道铺平了道路。马英九为陈云林访台定下“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的基本立场,从会议安排到会议内容,都体现了互相尊重、共创双赢的善意。在此良好氛围下,两岸高层对于未来展开政治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等都充满期待。陈云林表示,“沟通才能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双赢,两岸协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马英九称,两岸制度性协商使得“两岸关系己出现结构性的转变”。
此次陈云林访台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美国国务院表示欢迎两岸类似对话,希望两岸找出建设性的对话方式,以降低两岸紧张。美国共和党及民主党都对台海两岸目前的互动保持肯定态度,认为两岸关系是朝正面发展,有利于台海局势稳定。
第三,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有利于提升岛内经济。实现两岸“三通”是大陆的一贯政策,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王毅表示,4项协议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两岸“三通”不仅有利于两岸民众交往,更对岛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联合报》民调显示,52%的民众认为4项协议内容对台湾利大于弊。首先是有利于台湾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将使两岸的生产要素包括商品、人员、资金等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流动,大大降低各种成本。其次是有利于提振岛内民众的经济信心。陈云林赴台当天,台股大涨124.40点,尤其是“两岸概念股”——观光、运输、金融类股票皆呈涨势,显示民众对陈云林访台的肯定,对两岸双赢前景的信心。再次是有利于增加台湾的对外吸引力。台湾以大陆作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将会吸引跨国公司在台湾设立亚太地区的营运总部,使台湾成为跨国公司进军大陆的跳板。美国商会、欧洲商会、日本工商会联合发表声明,认为二次“陈江会”是消除两岸商业交流长期障碍的重要机会,期待两岸能在交通运输、扩大通邮及其他形式合作的协商达成实质具体进展。
成果丰硕
陈云林与江丙坤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谈中,就空运、海运、邮件、食品安全等议题进行了商谈,就继续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两岸经济交往展开了对话。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及《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4项协议,并就未来加强会务联系、开展交流合作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6日上午进行的“陈马会”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马英九在致词中说,两会在台北的协商和签署协议,“象征两岸关系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对两岸稳定繁荣做出贡献”。希望未来两岸能有更多高层互访,希望两会再接再厉,为两岸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陈云林还在访台期间会见了“立法院长”王金平、“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以及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台湾党政高层,就两岸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交流。
形势使然
二次“陈江会”在台湾顺利召开,是国共两党以及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一是大陆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思维的体现。推动两岸协商谈判以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是大陆的一贯立场。尤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人在秉持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轴下,不断丰富对台政策内涵,创新对台工作思维,大力推动与岛内各党派的党际交流,出台一系列惠及台湾民众的措施等,全力营造两岸和解氛围,为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积极铺路。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胡连会”时提出两岸应“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月,胡总书记在“胡江会”时又提出两岸要“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这些方针集中概括了大陆推动两岸协商判断的原则立场,充分体现了大陆在新时期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务实精神,为此次陈云林访台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民进党及绿营支持者在陈云林访台前夕与过程中,不断制造冲突、设置障碍,大陆仍以台湾同胞利益为福祉,积极促成二次“陈江会”,展现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马英九当局积极推动两会协商的结果。马英九多次强调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为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萧万长于今年4月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提出“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理念,也表达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及尽快恢复两岸协商机制的意愿。
三是岛内主流民意对两岸和平双赢的期待。陈水扁执政8年间疯狂推动“公投”、“制宪”等“台独”活动,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对峙,台湾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动荡不安。岛内民众强烈要求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消除两岸人民敌意,通过协商谈判和互利合作实现两岸双赢,并希望通过实现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带动台湾经济振兴。尤其是首次“陈江会”的成功举办让台湾各界看到了岛内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金融业、航空业、航运业、旅游业、教育界等纷纷表示二次“陈江会”对台湾有利,呼吁马当局坚持两岸松绑的既定政策。岛内多家民调显示,过半数岛内民众欢迎与支持陈云林赴台,就连前“陆委会主委”、绿营人士陈明通也表示,“民进党并不反对两岸协商,而且这次会谈的议题也是民进党执政时的项目”。
历史性一步
陈云林成功访台是跨越台湾海峡的历史性一步,标志着两会制度化协商进入正常轨道,这不仅为两岸良性互动奠定有利基础,也将推动两岸关系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第一,两会协商制度渐趋常态化,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两会商谈基础,造成两会协商中断。今年6月,两会在时隔近10年后在大陆重启复谈,并达成两项重要协议,建立了以两会协商制度作为两岸谈判的首要管道与机制。此次陈云林成功访台,标志着两会最高领导人协商由之前的单向“登陆”跃升为双方互访的新阶段,对于双方领导人之间制度化交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云林还在此次会谈中邀请江丙坤明年上半年来大陆举行第三次“陈江会”,预示着未来两会协商将依照“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两岸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显示两会协商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模式。
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两岸协商制度化、常态化是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陈云林访台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今后两岸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岸各式交流交往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增进共同利益,提升“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台办主任王毅明确表示,二次“陈江会”是“两会制度化协商的一个新起点”。
第二,两岸互信基础夯实,有助于稳定台海局势。此次陈云林访台既与海基会达成多项协议与合作共识,又代表大陆授权最高层级与马英九等岛内党政高层会面,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九二共识”的基础,也进一步营造了两岸和解的气氛,破除了“台独”势力的恶意抵制,有助于强化双方互信,累积双方善意,为两岸迈入良性互动轨道铺平了道路。马英九为陈云林访台定下“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的基本立场,从会议安排到会议内容,都体现了互相尊重、共创双赢的善意。在此良好氛围下,两岸高层对于未来展开政治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等都充满期待。陈云林表示,“沟通才能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双赢,两岸协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马英九称,两岸制度性协商使得“两岸关系己出现结构性的转变”。
此次陈云林访台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美国国务院表示欢迎两岸类似对话,希望两岸找出建设性的对话方式,以降低两岸紧张。美国共和党及民主党都对台海两岸目前的互动保持肯定态度,认为两岸关系是朝正面发展,有利于台海局势稳定。
第三,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有利于提升岛内经济。实现两岸“三通”是大陆的一贯政策,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王毅表示,4项协议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两岸“三通”不仅有利于两岸民众交往,更对岛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联合报》民调显示,52%的民众认为4项协议内容对台湾利大于弊。首先是有利于台湾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将使两岸的生产要素包括商品、人员、资金等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流动,大大降低各种成本。其次是有利于提振岛内民众的经济信心。陈云林赴台当天,台股大涨124.40点,尤其是“两岸概念股”——观光、运输、金融类股票皆呈涨势,显示民众对陈云林访台的肯定,对两岸双赢前景的信心。再次是有利于增加台湾的对外吸引力。台湾以大陆作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将会吸引跨国公司在台湾设立亚太地区的营运总部,使台湾成为跨国公司进军大陆的跳板。美国商会、欧洲商会、日本工商会联合发表声明,认为二次“陈江会”是消除两岸商业交流长期障碍的重要机会,期待两岸能在交通运输、扩大通邮及其他形式合作的协商达成实质具体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