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中,实施师生合作互动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多渠道地获取语言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想,学会创新,学会实践。
【关键词】初中化学 师生合作 探讨
合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教育理念之一,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加上教师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导致部分学生过早掉队。使学生的化学成绩普遍低下。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就能更好地改变这些教学的弊端。合作学习是当今社会最有效、最进步的学习方式。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来讲,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化学结论的得出,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来完成,如果单凭一位学生的智慧和经验是很难顺利完成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而只有学生之间智慧和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成功完成。因此,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实验探究结合在一起,成为化学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许多化学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小组中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笔者认为,有效的师生合作是推动化学课堂顺利进行的催化剂。
一、师生合作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学、乐学
作为一位化学教师,新接任一个班级时,应该把培养學生对化学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欢化学,才会愿意学,乐意学。笔者每次新接一个班,上第一节化学课时,都以几个趣味实验作为开场白,当学生面对我这个陌生的化学老师,望着我手中的酒精灯、试管等仪器时,他们好奇、紧张、怀疑。此时,我走到学生中间,把酒精灯、试管给一位学生,自己拿着镊子、手帕,然后告诉学生和他们一起完成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那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感到好奇和疑虑,但所有学生都感到亲切。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师生合作,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化学老师。接下来的“魔术”顺利进行,当看到烧不坏的手帕时,学生们都喊了起来,他们已不再感到拘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实验完毕后,很多学生围着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彻底被调动起来。在这个合作中,学生只充当了一个配角,因为那时他们的化学知识几乎为0,但仅仅这一个简单的师生合作,教师就很轻松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有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完全来源于具体的学科,而是该科的任课教师,因此平时多利用师生合作,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好感,让学生乐意学该学科,也可以学好该学科。
二、师生合作,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了教学的重头戏。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验,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害怕,特别当面对一些易碎、易燃、易爆的仪器或药品,有的学生更是恐惧。做这些实验时,他们紧张,甚至不愿意做。因此在这种教学情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很苍白,而师生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师生合作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学习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心情会放松,学习兴趣会提高。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会从原来对探究知识过程的恐惧转变为对知识探求的渴望。笔者在执教探究“点燃不纯氢气会有什么后果”的课题时,就发现很多学生不敢动手操作这个实验,他们对知识探究过程充满了害怕,此时如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那注定是无效的。因此像这种情况下,只有师生合作教学才会显得有效。当我提出我将会和大家一起探究,学生的害怕情绪顿时消了一大半,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探究成功的自信心。后来和我合作的学生很大胆,其余学生也观察得非常仔细,生怕漏了哪个重要探究环节,当然小组合作分析也就非常有效。初中学生因为其特定的年龄阶段,独立学习能力还不强,合作意识和方法也不够完善,因此有些知识的学习确实要靠教师的引领。
三、师生合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不仅在于课堂的气氛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更要看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笔者听过许多公开课,其中很多课确实很精彩,教师的导入很有个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很成功,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最终的随堂练习正确率却不是很理想,教学目标达成率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和很多教师在课上不善于师生合作有关。因为在化学新知识的传授中,有的学习内容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谈论气氛浓,但单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此时应该需要更有效的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应扮演学习小组的一员,同时又是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才真正有效。
另外,教学目标达成的实施者是教师,学生是目标达成的主体,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在教师的调节下完成,并不是所有预设目标都交给学生个人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只有教师成为课堂合作学习的一员,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有效,才会变得有章可循,所有的合作学习才有实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 师生合作 探讨
合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教育理念之一,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加上教师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导致部分学生过早掉队。使学生的化学成绩普遍低下。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就能更好地改变这些教学的弊端。合作学习是当今社会最有效、最进步的学习方式。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来讲,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化学结论的得出,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来完成,如果单凭一位学生的智慧和经验是很难顺利完成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而只有学生之间智慧和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成功完成。因此,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实验探究结合在一起,成为化学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许多化学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小组中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笔者认为,有效的师生合作是推动化学课堂顺利进行的催化剂。
一、师生合作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学、乐学
作为一位化学教师,新接任一个班级时,应该把培养學生对化学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欢化学,才会愿意学,乐意学。笔者每次新接一个班,上第一节化学课时,都以几个趣味实验作为开场白,当学生面对我这个陌生的化学老师,望着我手中的酒精灯、试管等仪器时,他们好奇、紧张、怀疑。此时,我走到学生中间,把酒精灯、试管给一位学生,自己拿着镊子、手帕,然后告诉学生和他们一起完成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那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感到好奇和疑虑,但所有学生都感到亲切。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师生合作,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化学老师。接下来的“魔术”顺利进行,当看到烧不坏的手帕时,学生们都喊了起来,他们已不再感到拘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实验完毕后,很多学生围着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彻底被调动起来。在这个合作中,学生只充当了一个配角,因为那时他们的化学知识几乎为0,但仅仅这一个简单的师生合作,教师就很轻松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有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完全来源于具体的学科,而是该科的任课教师,因此平时多利用师生合作,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好感,让学生乐意学该学科,也可以学好该学科。
二、师生合作,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了教学的重头戏。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验,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害怕,特别当面对一些易碎、易燃、易爆的仪器或药品,有的学生更是恐惧。做这些实验时,他们紧张,甚至不愿意做。因此在这种教学情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很苍白,而师生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师生合作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学习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心情会放松,学习兴趣会提高。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会从原来对探究知识过程的恐惧转变为对知识探求的渴望。笔者在执教探究“点燃不纯氢气会有什么后果”的课题时,就发现很多学生不敢动手操作这个实验,他们对知识探究过程充满了害怕,此时如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那注定是无效的。因此像这种情况下,只有师生合作教学才会显得有效。当我提出我将会和大家一起探究,学生的害怕情绪顿时消了一大半,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探究成功的自信心。后来和我合作的学生很大胆,其余学生也观察得非常仔细,生怕漏了哪个重要探究环节,当然小组合作分析也就非常有效。初中学生因为其特定的年龄阶段,独立学习能力还不强,合作意识和方法也不够完善,因此有些知识的学习确实要靠教师的引领。
三、师生合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不仅在于课堂的气氛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更要看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笔者听过许多公开课,其中很多课确实很精彩,教师的导入很有个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很成功,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最终的随堂练习正确率却不是很理想,教学目标达成率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和很多教师在课上不善于师生合作有关。因为在化学新知识的传授中,有的学习内容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谈论气氛浓,但单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此时应该需要更有效的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应扮演学习小组的一员,同时又是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才真正有效。
另外,教学目标达成的实施者是教师,学生是目标达成的主体,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在教师的调节下完成,并不是所有预设目标都交给学生个人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只有教师成为课堂合作学习的一员,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有效,才会变得有章可循,所有的合作学习才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