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以为然,试想一个人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连兴趣都没有,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且把它做好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谓学习兴趣就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喜欢和爱好的心理,兴趣是促进人们去发现、探索一切新事物的原动力。
  高中物理相比其他学科要难一些,因为它涉及比较抽象的思维,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尤其是女学生更为突出。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个一般的重点中学,实验班的学生还好一点,如果是平行班,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选择读文科,究其原因,有很多学生都因为物理学习较为困难。学生为什么会觉得物理学科较为难学呢?其根本原因是对物理学习有畏难情绪,说到底是对物理没有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自己的探究。
  一、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风趣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理科中的代表学科,一直以其抽象难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没有激情,语言平淡,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一定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饱含热情地上课,学生只要一看到老师饱满的精神状态,就会被老师的热情所感染,上课就会更有精神,这就是所谓的正能量的传递。相反的,如果老师走进教室时是垂头丧气、有气无力的样子,怎么可能要求学生精神饱满地学习,又怎么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同时,对于物理这样较为抽象枯燥的学科,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语言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情感、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展现,也是一个优秀物理教师所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上课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在必要的时候还要配上一定的动作和手势,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二、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本上的都是经过分析、归纳、总结、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如果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简单地把书上的结论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即使当时理解了,印象也不深,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结合现实生活,要为学生提供真实而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这样既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重力加速度的时候,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学。一个物体从越高的地方落下来它的速度就越快,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就举了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英勇救小孩的实例,我说,一个4岁的小孩有多重呢?学生回答一般30多斤吧,又问,那么一个30多斤的孩子你们能抱得动吗?学生就笑了,有的学生说100斤的大人我也抱得动,不要说是小孩子了。又问:那么,一个30多斤的小孩从9楼跳下来你能接得住吗?这时学生沉默了。我说,根据重力加速度,就可以算出最美妈妈当时所承受的重力了。也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那样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去救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当然,最美妈妈当时肯定是想都没有想的,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质。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学到了物理知识。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多列举一些来源于生活的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拉近抽象的物理课堂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距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析讨论生活中的具体物理现象,才能让他们感知到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其实也不是想象的那么抽象难懂,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这样也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物理”的教学理念。
  三、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及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堂物理课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告诉他们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列举这些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我们看到油罐车后面为什么要托一根铁链?在冬季,在我们脱下化纤衣服的时候,为什么会看到火星闪耀?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当然,教学中,我也会穿插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名人逸事,特别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积极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教师风趣的语言、生活中的实例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瓦布贝母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川贝母项下新收载品种,习用鳞茎入药,有效部位为生物碱和皂苷类成分。目前对瓦布贝母地上部分深入系统的研究报导较少。  本课题对瓦布贝母地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将针对这一方面内容展开详细论述,简要分析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对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环境 化学实验  教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验课题中的实验目的  素质教育具有自主性、全体性、全面性、创造性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基础的有用人才,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精神、意志、毅力的集中体现。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渗透化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新的理念,培养良好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能力始终是学生的一个弱项。作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简单总结了几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使学生实验能力获得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实验能力 培养方法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透过实验,化学知识能够以更加
摘 要: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己经实施多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和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把素质教育融于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实验教学,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本文提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