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期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沙尼克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没有琴,也没有琴弓。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沙尼克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 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这天黎明,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们的囚室。这时,一个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中,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
  在囚犯的叫骂和哭喊声中,沙尼克没有跟马斯特打招呼。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这个马斯特是著名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沙尼克兴奋不已。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没有回音。 第二天晚上,沙尼克试图再次与马斯特交谈。“马斯特。”沙尼克轻声呼唤,但马斯特仍旧没有回答他。 第三天晚上,沙尼克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他的小提琴。他闭上眼睛欣赏着自己的演奏。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一个乐章。突然,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沙尼克的音乐节拍在床板上轻轻扣着。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第四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双手悬空,一齐拉起了科莱利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沙尼克和马斯特都不愿意结束这晚的二重奏。
  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着眼睛享受他们的二重奏。 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他们念着囚犯的号码,凡是手臂上的刺青数字与所报号码相同的囚犯都站了出来。囚犯们心里明白,这些站出来的人,他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囚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每个人的耳膜。
  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所有坐着的囚犯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却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刺青数字!沙尼克看向马斯特,果然,他正慢陧地爬下床。
  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动作。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走出了马斯特的视线。 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他无声的“演奏”……
其他文献
关于梁从诫为什么会放弃专业,投身环保,他的夫人方晶有一个非常平实的解释:“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地脏了,总得有人扫吧。梁从诫曾经问我,‘你看到一个玻璃杯搁在桌边,大半个杯身露在外面,你会不会伸手把它往里推一推?’”  梁从诫“往里推一推”的方式,是在60岁以后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他不认为一个NGO能使中国环保状况出现什么戏剧性的变化,但是他确信,每一个呼吁,每一次宣传,都会在一
近来,英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个惊人发现——希特勒很可能是遭到他极端歧视甚至屠杀的犹太人的后裔。但是,这个“发现”也遭到不少人的质疑。    西欧人罕见的染色体    1945年,希特勒自杀,他的遗体被手下烧毁。后来,希特勒的残骸被苏军运往莫斯科秘密保存。希特勒又没有后代,想要用生物技术探寻希特勒身世的人,只好从他的亲属处找突破口。  2009年9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比利时海关官员费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