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的审美殿堂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yd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语文课堂这个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接受审美教育。文学是一门艺术,古诗又是文学的精华,所以古诗教学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朗诵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古诗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载体,语言非常精彩、生动、形象。教师必须紧扣文本,剖析作品语言,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反应,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和思想美,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古诗有节奏、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读来声情并茂,读后齿颊留香、清韵悠长,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自然会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朗诵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教师范读、配乐范读,可以听录音范读,可以看配乐朗诵的视频,还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诵,举行朗诵比赛、新年诗会、红五月诗会、中秋诗会等。
  二、引入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能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接受很好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把书法艺术引入古诗教学中,如教师可以展示这首古诗的书法作品,可以是硬笔书法作品,也可以是软笔书法作品;或者教师当堂展示自己的书法艺术,让学生跟着一起书写;或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和古诗书法作品大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三、运用联想和想象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可以说,如果古诗教学中没有联想和想象,那么也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了。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作品的审美形象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即教师在分析作品、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生活积累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以及“回忆和联系”。
  怎样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它能够以境诱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境界中;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会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象的情景;最后,教师要把文本的联想、想象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根据一定的审美需求塑造美的形象,抒写美的情感。
  四、改写
  中学生富于幻想和激情,渴望表现自我,诗歌可以成为他们表达心声的扩音器。但是,一般的诗歌教学无非就是学生诵读、教师串讲、师生评议几个环节,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而学生似乎并未真正理解和把握诗歌的韵律、意象、语言等精华,这也是他们喜欢诗歌,却对其敬而远之的原因。
  有一种形式能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灵动、美好与艰辛,感受诗歌经典中的意境美,这种形式就是改写。如《虞美人》《雨霖铃》《书愤》等都是进行改写的好材料,在改写中,学生借用古诗的形式,玩味古诗的语言,揣摩作者的心情,再现诗歌的意境。
  古诗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语言的游戏。在改写和玩味古诗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化身为诗人,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就能感受到诗意的芬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一、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性质和特征我国的博物馆数以千计,其中古代历史类博物馆中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占有一定比例。此处所述之考古遗址博物馆指过去或现在均经过考古发掘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