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进入深水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国光,中共湖北省委原副书记、湖北省原省长,成为反腐风起云涌的2004年最后一个倒下的部级高官。12月9日,他以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他的前面,有刘方仁、程维高、韩桂芝、田凤山等“赫赫有名”的腐败大吏,他们或在牢狱高墙或在阴曹地府等着张国光们的到来。
  谁将成为2005年落马高官的“先锋”,为进入深水区的反腐一试水深?这个稍有花边意味的猜测很快就会知晓,而2005年的中国廉政反腐,在今天可以感知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反腐,存亡之道
  
  2004年可谓中国反腐工作“硕果累累”之年。
  据统计去年1到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36509件,涉嫌犯罪嫌疑人42225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856人。
  很难说这是因为腐败官员的整体人数在增加,因为那是隐藏于海平面下的冰山之底部。可以看见的是,2004年,中国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大。
  “按照我的理解,廉政反腐的能力,是党的其他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四中全会研究执政能力,在这以前是前所未有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必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反腐倡廉的能力,这关系到生死存亡,绝不是危言耸听。”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李成言如是说。
  环顾世界,尤其是在拉美、非洲地区,因为腐败而倒台的政府比比皆是,苏联之解体,最大的原因就是苏共的腐败堕落,成为代表官僚阶层的政党。而中国的历朝历代的更替,无不是以当权者的腐化为始。
  基于此认识,早在2004年年初的 2月17日,作为执政党的中共向社会公布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标志着中共的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在此基础上回顾和展望,纷纭复杂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有了更高的立意和更强的力度。
  
  2004的腐败面孔
  
  年年反腐年年腐,今年腐败又不同。当中国的反腐斗争进入攻坚战的时候,腐败就如流感病毒,在遇到药物抵抗后马上变了花样。
  相比于前些年的“交通厅长豌象”、“建设局长现象”,2004年的腐败案件中,党委、监察甚至党的组织部门成为腐败的多发区,其中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国健最为典型,而刘方仁、程维高、韩桂芝、张国光等,或是在担任党的职务期间被查处,或犯案时为党的干部。
  “这显示了党内的腐败越来越严重,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后,对党内腐败的打击也在加强。”学者这样认为。
  反腐大潮中,已难以找到没有污染的领域,2004年,比较平静的地区部门出现了腐败大案。苏州,号称2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贪官,被誉为“百官共廉”、“省长摇篮”,然而今年,副市长姜人杰的出事击毁了这—块牌坊。在有“廉政试验场”之称的深圳,2004年10月,深圳罗湖区公安局局长安惠君涉嫌“买官卖官、包庇色情场所并收受巨额贿赂”被“双规”。
  
  小人物的大腐败
  
  偶然引发的事件却并非偶然地出现。卞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个貌不惊人的小会计如果不是一次偶然,谁会知道他竟然挪用公款2亿余元。卞中的手段包括谎称支票作废、偷盖印鉴、削减拨款金额、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银行对账单等。这些对于一个会计来说,真可谓“举手之劳”,腐败,并非只能发生在那些位高权重之人身上。来自各地法院的数据表明,“小认物”的职务腐败案件节节上升但人们把眼光盯着高官的时候,如何预防小人物的腐败,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004年,卖税买税、期权腐败等新的腐败形式为人们所熟知,一些新的反腐形式也纷纷出台,诸如8小时外夫人监督制、社区监督制。这些做法即使近平于无效,流于形式,却也显示出各地在反腐斗争上的群策群力。
  
  2005年的廉政风暴
  
  2005年的第一场风暴已然来临。
  200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媒体称之为“保先教育”。按照中央的部署,“保先教育”的时间为期一年半,在2006年党的十七大结束,为建党 85周年献礼,中央要求“要覆盖到全党所有的基层组织,力争使每一个党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型的“整风运动”。之前,中共在调研巾发现,在部分党员和地区中存在理想信念动摇、领导干部腐败、基层组织涣散等问题,此次“保先教育”,是要通过对6800万党员的教育,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学者认为,把思想教育提高到执政能力的高度,在中共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此运动的一个日的是建立群众监督评判制度,引进党外群众监督和评议,干部也将实行“背靠背”的监督,教育结束后此方法将会转为长效机制。这次保先教育对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所产生的作用,不禁让人产生遐想。
  2005年,“保先教育”热火朝天之际,作为理论研究的“反腐‘惩防体系’实施纲要”也将出台,在全国范围内也将掀起宣传、学习此纲要的高潮。
  据参与研究、制定此纲要的学者说,“惩防体系”以建立思想道德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为目标,对如何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从哪些方面进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与这个体系相关,今后的干部人事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政治文明建设等制度建设都会体现这些理念。
  制度反腐,法制反腐,经过前两年的酝酿后,在2005年将得到进一步落实。此时,谁会成为2005年试水反腐的先锋也许就不是重要的问题了。“2005年中央在继续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外,更多的是重视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在体制构架上将会有所动作,中纪委的作用将得到加强,使党内监督的权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李成言说。
  
  反腐触动禁区
  
  “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2004年11月,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央财经大学演讲时无不懊恼地说。
  和他——起懊恼的还有全国民众。去年6月,全国人大十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李金华的审计报告震惊全国。然而,“审不上部级”,风暴中的各部委相关责任人毫发未损。已落入百姓监督的眼中的市训‘问题,可能将会得到落实。2005年的6月,又将会有多少人心惊胆颤呢?
  2005年,改革之年,落实之年。 2005年,中国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在进入深水区后将加快进入两个以往较少涉及的领域:军队和高校。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仟审计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和机关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按规定接受审计。
  此前,由于涉及保密、国防需要等敏感原因,有关军队则务支出及经济责任方面的信息很少公开,而民间关于军队干部腐败的传言时有耳间,审计风暴刮到军队,无疑是自1998年要求军队不再从事商业活动之后,中央加强军队廉政建设的制度设计。
  高校的学术腐败已成过街老鼠,然而经济腐败仍然如云遮雾罩,各大学里的教授时常在痛斥自家高校的腐败,群众对高校腐败的投诉直线上升。高校掌控的有形无形的资源非常丰富,在大学城圈地、招生黑洞暴露后,人们已确信,高校存在着大范围的腐败。
  按照2004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国家审计署对高校的审计工作正逐步展开,审计署已派驰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19家高校,对于高校的审计调查,侧重审查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收费情况、投资情况,并注重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以及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来自权威渠道的消息称,2005年,教育部的一份教育领域的反腐纲要也将出台。
  也许明年,在落马的权力拥有者中,会有计多意想不到的身影。
其他文献
墙外绿油油的那簇青草已经被驴注意了好多天了。看着青草如此茁壮生长,驴真的十分欣慰:亲爱的青草,你们再长长,等我瘦些,肯定爬过梯子过去独享你们。此刻驴是这样想的,它有点累,它需要小睡一会儿。  其实并不需要如此,驴根本不用减肥,它可以找人帮忙扶正梯子,但是它只想独自享用那簇青草。它大可在那天吃掉这簇墙外的青草,他大可找羊帮忙扶一下梯子,可是它没有这么做,它只是想独自享用青草。  驴那天在墙内散步,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