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面部洞穿性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应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对9例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而导致一侧面部组织洞穿性缺损的患者术中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修复重建,其中颊黏膜鳞状细胞癌4例,上颌骨骨肉瘤2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1例,腮腺导管癌2例。术中双叶穿支皮瓣切取的面积大叶为7.0 cm×8.0 cm~6.0 cm×7.0 cm,小叶为4.5 cm×4.5 cm~4.0 cm×4.0 cm。口内分别修复上腭或颊部的口腔黏膜缺损,口外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术后1.0~1.5个月采用放射治疗。术后门诊随访评价患者的外形、开口度、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愈后。

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9例患者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放射治疗对修复的穿支皮瓣无损害。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面部外形满意,随访期内9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

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穿支血管恒定,设计灵活,组织量丰富,修复方式和幅度多变,是修复口腔颌面洞穿性缺损较为理想的穿支皮瓣。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游离骨间后动脉双皮瓣移植修复两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1月,多指软组织损伤8例,术前CDU穿支定位下设计骨间后动脉双皮瓣,术中每块皮瓣均以骨间后动脉及其发出的皮支单独供血。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5.5 cm~4.5 cm×9.0 cm,双皮瓣修复两个手指创面后分别单独吻合动脉、静脉及神经。前臂背侧供区宽度小于3.0 cm的创面直接缝合,大于3.0 cm的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和各种修复方法对肢体存活率的影响,介绍血管拉伸吻合法。方法对1995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8例资料完整的四肢主干动脉(或静脉)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17例,女11例。年龄4~60岁,中位年龄34岁。主干动脉损伤119例,主干静脉单独损伤9例。采用4种血管处理方式:端端吻合(包括血管拉伸吻合)的81例,血管移植16例,血管修补25例,血管结扎6例。所有数据使用S
1998年2月26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例双足同时离断患者实施断肢再植术。手术分2个再植团队,术中应用逆行再植方法,精确的血管、神经吻合。术后19年予以功能随访。术后再植肢体成活,双踝关节活动功能较好,双足浅、深感觉功能恢复一般。术后患者远期效果较为良好。术后19年患肢感觉功能恢复欠佳以及外观畸形是遗留的主要问题。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趾断层甲床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甲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趾断层甲床皮瓣移植修复外伤导致的手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16例(16指)。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6~39岁,平均23岁;损伤指别:拇指3例,示指8例,中指5例;甲床缺损范围为0.8 cm×0.5 cm~1.2 cm×1.0 cm,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1.0 cm~2
目的选用SD大鼠腹部血管,建立一种稳定的血管侧侧吻合训练模型。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50只雄性SD大鼠,腹部正中切口,充分游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分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双侧髂总动脉进行侧侧吻合。用11-0缝线,首先对吻合口上、下极进行固定,然后采用血管腔内连续缝合的方式对血管后壁进行缝合,最后进行血管前壁缝合,以模拟颅内血管侧侧吻合术。结果在本组模型中,每只大鼠腹部
目的探讨应用掌部小切口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资料,男3例,女20例,年龄38~75岁,平均56.7岁,双侧发病者2例,共25侧腕。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掌部1.5 cm切口,在正中神经浅层切断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23例25侧腕均获得门诊复查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7个月。疗效评价根据Ke
目的探讨窗式夹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3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在手术中至少使用了1个窗式夹。记录窗式夹的使用数量、保护结构以及患者的复查结果。所有存活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情况。结果5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45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7例。48例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为8~67岁,平均42.9岁。损伤位置均位于足部跖跗关节以远,创面面积4.0 cm×4.0 cm~8.0 cm×12.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于大腿取游离刃厚皮片进行修复。术后采用电话及网络、门诊和家访等
目的探讨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序贯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顺利成活的15例为对照组,术后施行常规护理;另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5月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顺利成活的13例为试验组,术中及术后施行序贯康复护理。2组患者于康复护理前及康复护理6个月后,根据Carrol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抓、夹、捏、握,前臂旋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自残性手外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016年3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例自残性手外伤患者进行叙事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本组SAS与SDS得分分别为(47.78±7.71)分和(46.41±5.04)分,较干预前[分别为(59.35±6.55)分和(61.38±6.43)分]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