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闪亮数学课堂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zy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会犯一些错误。
  这些错误出现后,教师不能忽视它们,而应该分析学生为什么犯错,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犯错误。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就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会抑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果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小东家在6楼,他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请问在1分钟内,他能从一楼走到家吗?
  一个学生答道:“12×6=72(秒),72秒>1分,所以小东在1分钟内不能从一楼走到家。”
  还没等我让学生们判断对错,他们就齐声说道:“对!”
  看来他们都被题目蒙骗了。我希望哪怕有一个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于是说道:“认为他回答对的同学请举手。”除了几个没做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不甘心:“请再读一下题目,再想一想。”
  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没算错啊。”全班学生附和道:“是啊,没错啊!”
  我笑了笑说:“你们房间在几楼啊?你们从一楼到自己的房间要走几层楼梯呢?”生1:我家有3层楼,我的房间在2楼,我从1楼到2楼走1层楼梯。”生2:“我的房间在5楼,我从1楼到5楼要走4层楼梯。”
  生3:“老师,我知道了。小东家住6楼,他从一楼到6楼,只要走5层楼梯就可以了。” 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是的,走5层就可以了。如果走6层的话,那就到7楼去了。”
  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我高兴极了:“同学们,请再算一算这道题,看小东在1分钟内能不能到家。”
  半分钟后,他们大声说道:“能!12×5=60(秒),即1分钟,小东刚好到家。”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系数较高的某些关节点。它是由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
  在学习数学难点时,学生很容易犯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进一步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一位教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1/2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张圆形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结果学生们的回答截然不同。
  教师没有做出评判,而是先让认为这道题正确的学生站在他的左边排好队,认为错误的站在右边排好队,然后组织两队辩论。
  “你为什么认为是正确的”、“我觉得……”、“你们又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真理越辨越明,学生们都明白了1/2是多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非常有用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可以将错就错,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45千米长的公路。两队每天修2.5千米。8天后,乙队退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完成,甲队每天修1.5千米。请问,甲队一共要修多少天才能修完整条公路?学生们解题时列出了这些错误算式:(1)45÷2.5,(2)(45-2.5)÷1.5 1,(3)(45-2.5×8)÷1.5。
  这位教师讲完正确的算法后,没有丢弃这些“错误”资源,而是问学生们:“要使这些算式正确,我们应该如何修改题目?”这下,学生们都兴奋起来,连那几个做错题的学生也有了兴趣。
  大家一起思考,相互交流,最后教师进行了总结。
  根据第一个错误算式,题目可改为: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45千米长的公路。两队每天修2.5千米,一共要修多少天才能修完?
  根据第二个错误算式,题目可改为: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45千米长的公路。两队每天修2.5千米。1天后,乙队退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完成。甲队每天修1.5千米。请问,甲队一共要修多少天才能修完整条公路?
  根据第三个错误算式,题目可改为: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45千米的长公路。两队每天修2.5千米。8天后,乙队退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完成。甲队每天修1.5千米,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为前提。
  学生通过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发现、分析、改正错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六年级下册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从家到学校,去时每分钟走60米,回来时每分钟走40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如此解答:(60 40)÷2=50。
  讲解题目时,我把这个错误的算式作为促使学生反思的好材料,组织学生辨别正误,思考错在哪里、如何改错,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有个学生说:“这是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总路程可以看作1,去的时间为路程÷速度,即1/60,而返回的时间是1/40。所以,平均速度是1÷(1/60 1/40),等于24。”
  虽然他说的也是错的,但经他一提醒,很多学生都知道如何解答这道题了。有个学生没等我点名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求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但这里的总路程应该是往返的路程,不是1,而是2……”
  “错误”是珍贵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动态生成的“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我家是开五金店的。有一天,爸爸进了许多货,他把货物一件一件地从门口搬到店里面,累得腿发软,还大口地喘着粗气。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小型推货车帮忙搬货,爸爸就不会这么累了吧?  我到大卖场、超市里去买推车,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推车。我家店里堆满了货物,过道狭窄,一般的推车车身太宽,过不去。忽然,我灵机一动:要不变废为宝,自己发明一个小型推货车吧。  说干就干!我翻遍了爸爸的工具箱,找来两个车轮、一盒焊条
期刊
你知道的故事哪里来?小时候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大一点后,自己能识字了,就自己看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你每天都能读到各式各样的故事。可是,你想过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卖给别人吗?  现在,就有人在网上开店卖故事哦。这家网店名叫“CY故事”,其货架上陈列了几百个故事,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理想、旅行等,都是网友们真实经历的生活故事,一元一篇。  店主是位80后文艺女青年,名叫丛平平
国际动物语言研究中心的诺卡博士经过长期研究,成功研制了能模仿动物语言的发音器。他用发音器向蜜蜂发出花情预报,蜜蜂准确地飞向采蜜区;向大熊猫发出箭杆竹即将开花枯死的警报,引导它们迁到别处生活;指挥成千上万的青蛙赶往蚊子密集的区域,消灭毒蚊……一天,他准备向猎豹“发号施令”,却发现发音器不见了。  他认真查看实验室的监控录像,发现盗窃者竟然是自己的助手黑拉迪。  黑拉迪表面和善,内心却黑暗邪恶。一次,
基于设备系统软件独特的电气硬件平台运行环境,结合软件开发的方法,阐述了设备软件的自顶向下、逐步精细,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化设计。该设计符合软件工程化思想,是软件设计的
根据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原理,提出一种由电机和丝杆驱动的翻转结构,并且利用SolidworksMotion插件的仿真功能对电机扭矩和丝杆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校核了电机的扭矩和丝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