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园外身体活动及其社区家庭运动环境调查

来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城区学龄前儿童园外身体活动现状并探究相关社区家庭运动环境,为园外儿童身体活动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5-6月在北京东城区招募3所幼儿园527名学龄前儿童,采用自编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问卷,调查儿童身体活动、电子屏幕、睡眠时间及社区家庭运动环境.同时参照《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对各类身体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达标率进行分析.结果 上学日和周末儿童园外每天总活动时间分别为(86.39±59.75) min、(155.67±81.56) min.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分别为(57.58±55.16)min、(83.14±61.22)min;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67.77±46.26)min、(181.31±96.11)min;屏幕时间分别为(30.42±23.52)min、(51.06±41.25)min;睡眠时间分别为(10.94±0.83)h、(10.47±1.05)h.周末总活动时间、中高强度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屏幕时间及睡眠时间达标率分别为30.9%、65.1%、81.7%、83.5%、80.2%.家庭运动养育环境得分与儿童睡眠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0~0.270,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园外身体活动普遍缺乏,中高强度活动不足、屏幕时间过多的问题.改善社区及家庭运动环境可能对儿童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家庭干预技术对社区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创新社区精神障碍管理服务模式,为社区的精神病防治与康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例社区慢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家庭干预技术(每15 d1次);对照组采用目前实施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干预模式(每月1次).每15d为一个评估时点,共7个时点,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价两组患者精神病症状,采用社会功能评估量表(SDSS)评价其社会功能,两个量表的指标值分别叠加作为康复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患者BPR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季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临床及多导睡眠监测(PSG)资料,探讨季节因素对苏州地区儿童OSAHS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3月-2019年2月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行PSG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岁;>6岁),比较两组OSAHS患儿在不同季节的诊断情况、睡眠结构、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指标在不同季节的差异.结果 1)227例OSAHS患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在不同时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讨出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减少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方法,共纳入2020年8月-2021年5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0~3岁的早产儿1839例.调查其喂养情况,并收集其体重、身长指标,统计生后体重低下、生长迟缓、能量摄入不足及喂养困难发生率.结果 1)早产儿生后体重低下发生率为5.7%,生后生长迟缓发生率为4.6%;44.4%可能存在能量摄入不足,6.3%能量摄入不足,25.3%存在喂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营养素水平及体脂代谢情况,分析营养代谢水平与大脑皮质功能的相关性,为ADH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初诊确诊为ADHD的患儿,招募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由家长提供人口学资料,临床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评估.借助人体成份分析仪及脑功能定量成像装置分别检测体脂及脑功能,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静脉血检测以获取维生素、微量元素、25(OH)D等营养素水平.结果 选取筛选后的有效样本共60名,其中ADHD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影响,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等数据库,收集2000-2020年之间关于母乳喂养和口腔不良习惯关系的中英文研究,应用Stata14.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7篇,共计调查对象7579例,来自8个国家.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纯母乳喂养是儿童用口呼吸(OR=0.498,95%CI:0.364~0.681)、非营养性吮吸(OR=0.327,95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上海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09-2018年上海市连续10年的学生常见病监测项目横断面调查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523112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采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参照标准(WHO标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变化趋势,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8年上海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
目的 探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与3岁以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我国儿童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西安地区数据.研究共纳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和家庭年收入5项指标因子,构建了SES综合指标作为自变量.结局变量为身长、体重和评估的营养状况结局.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分别建立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与身长体重和营养结局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3岁以内儿童12017人,经评估营养不良者281人(2.3%),营养过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BMC)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随机抽取1578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定义的肥胖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和体脂百分比(FMP)肥胖组的BMC均高于正常组(P<0.01);男、女生不同肥胖指标与BMC均呈正相关(P<0.0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提前实现了新千年的发展目标.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儿童健康不断改善.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