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及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及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103U/ml的TNFα能显著减少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且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反应不同,当TNF-α浓度增至104U/ml,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却未进一步减少.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TNF-α下向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其他文献
作者介绍了按护理程序评价病人护理内在质量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①通过评价病人健康问题的完整性来监控护理评估的准确性;②通过分析、判断病人的个体性看护理诊断的正确性;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的临床特征 ,为大肠癌的靶向筛检、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家族调查、系谱分析、手术病理和定期随访等手段追踪调查 4个HN
目的观察烧伤整形术后患者使用阿片类麻醉性镇痛剂的效果.方法对各类烧伤和整形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表现,麻醉性镇痛剂的使用人数、用药种类、每次剂量及每日用药次数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成人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PG)的表达与年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2例成人成骨细胞.年龄39~74岁,大于60岁以上和小于60岁以下者各6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方
目的:探讨IL-1、TNFa对白细胞与EC间粘附的影响.方法:分3组,(1)51Cr标记白细胞+EC+M199培养液:(2)51Cr标记白细胞+EC+TNFa或IL-1;(3)51Cr标记白细胞+人重组TNFa抗体预处理的E
采用凝结大脑中动脉的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大鼠脑缺血组织局部兴奋性氨基酸(EAA)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缺血后0~30 min,EAA浓度上升,60~90 min两组EA
目的:运用微波技术进行药物中间体合成.方法:对硝基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环合反应采用微波催化的方法进行.结果:合成五个药物中间体,反应时间均大大缩短.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后注射t-PA抑制眼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眼内纤维膜的形成.方法:成年青紫兰兔行晶体囊外摘除,部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结膜下注射t-PA,
我们选用0.075%的辣椒辣素霜与1%尿囊素霜,经单盲自体对照,治疗了36例冬季瘙痒症患者,完成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平均59岁).结果:治疗第3天治疗组痊愈率为15.2%,总有效率为
目的探讨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在心搏出量计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对10只犬先后在三种状态下,即静息状态下正常心搏出量、注射多巴酚丁胺时的高心搏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