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业面临数千亿元融资缺口,银行需要补充资本金保持信贷持续投放,资本市场则面臨巨额融资压力,这成为相关部委博弈的焦点
2009年12月30日,A股市场几大国有银行股均放量上涨,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上涨2.13%,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上涨2.87%,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上涨2.08%,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更是上涨6.62%。
一个多月以前, A股市场曾出现“黑色一周”。上证指数单周下跌超过6.41%。股市下跌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再融资”的传闻是引起证券市场恐慌的主要因素。
面对市场猜测,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出面澄清。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表示近期并无再融资计划,建设银行表示将发行200亿元次级债。中国银行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资本补充方案,澄而不清的答复,表明其再融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再融资,已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不仅仅涉及对2010年信贷市场的持续投放能力,同时也对2010年A股市场形成强大压力。
拆解中行再融资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在2009年新增贷款急速扩张,面临的资本金压力也最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末,中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近1.1万亿元,贷款增速在40%以上,居四大行之首。
而银行资本金的积累,主要依靠留存利润和外部融资,中国银行陡然上升的信贷资产,导致资本金充足率迅速下降。目前,在四大上市银行中,中行资本金充足率最低。
根据中国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09年9月底,该行资本金充足率为11.6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7%。而中国银行在2007年的资本金充足率为13.3%,2008年为13.4%。2009年的资本金充足率水平已明显低于该行正常年份。
一家受到中行邀请讨论再融资方案的投行人士指出,由于2009年信贷超高速增长,各家银行风险资产大量增加,资本金充足率明显下降,同时如果按照市场预测的2010年信贷增长7.5万亿元至8万亿元,各家银行面临的资本金缺口依然不小。
在这关键时刻,各家银行不甘心用收缩信贷的方式来调节资本充足率,而会设法引入增量资金,以“铺摊子”的方式来补充资本金,从而达到扩张的目的。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从中国银行的规模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状况考虑,可能采取A+H增发方式,股权融资规模接近1000亿元左右,用以补充其资本缺口。
对中国银行融资方案有所了解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中国银行目前风险资产超过5万亿元,2010年底约6万亿元,意味着2010年核心资本充足率或资本充足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融资600亿元。
中国银行2009年三季度核心资本充足率9.37%,资本充足率11.63%,根据市场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010年底乐观估计中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会下降到9%左右,资本充足率会下降到11%左右。
因此,如果中国银行将资本充足率补足到12%,则需要融资约600亿元;补足到13%,约需要融资1200亿元。
目前中国银行除国有股东外的A股流通股与H股流通股大致相当。如果采取A+H增发的方式,假设两个市场发行股数相等,则每个市场都需要融资500亿元以上。
中国银行融资方案甚至包含停止分红建议,对汇金公司和财政部的分红转增股份,其他中小股东继续享受分红。按中行2009年实现净利789亿元的业绩预测,50%派息率不变,而汇金持有中行67.5%股权,股息将达266亿元。
若此资金直接用于补充资本金,将使中行核心及整体资本充足率提升约0.5个百分点,缓解部分资金压力。若是所有股东全部停止分红,则中行资本充足率约可提升0.75个百分点。
问题在于银行的信贷增速依然高于盈利增速。事实上,即便是中国银行三年不分红,也仅仅能节约1200亿元的资本支出。
相关主管部委博弈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财政部以及中央汇金公司的意见已经汇总到国务院,争论主要聚焦在:国有股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保持控股股份,或者避免股份被稀释。以及A股资本市场能否消化这些融资而不至于导致市场重挫。
证监会对大型商业银行再融资的态度为:银行再融资应该分几年、分批融资,不能全部集中在一年进行,否则银行扎堆再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太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监会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各家银行为了满足提高最低资本充足比率并优先考虑补充核心资本的要求,已经向银监会提交“融资计划”。“银监会正在对计划进行评估。”
银监会的目的是评估融资计划并在必要时提高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此外,几家执行新巴塞尔协议的试点银行,估计将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其资本金充足率。“融资计划”可能将包括核心资本和二级资本。但是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不会很快进行。
上述银监会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逆周期”监管或将是今后几年大势所趋,银监会可能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和最低要求、拨备及银行资产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
他说,最近一年银监会不断检查、谨慎放贷、督促压力测试、提高大行拨备覆盖率,都是为了把资本做实,防止2010年近10万亿元的贷款放下去,资产风险加大。虽然“逆周期”监管会对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而言,这种监管思路有利于平抑银行业利润大幅波动、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不过2009年底,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在参加博鳌青年论坛间隙表示,汇金公司更倾向用市场化的方法帮助中国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而无意通过减收股息以改善银行的资本水平。
截至2009年9月末,汇金公司持有工商银行1183.2亿股A股,占35.4%;持有中国银行1714.12亿股A股,占67.5%;持有建设银行1332.62亿股H股和1.45亿股A股,合计占57.09%。
根据上述投行人士分析,几种融资方式中,配股的成本最低。配股对市场影响最小,但是大股东必须要支持。
在已经融资或急需融资的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已经确定向大股东定向增发。
但是中国银行如果给现有股东配股,必须汇金、财政部同意,因为它们要按比例掏钱。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汇金公司、财政部并没有出资的计划。所以,中国银行可能不会考虑配股。
对于银监会可能提高资本金充足率的计划,汇金、财政部认为有待进一步论证,因为国有大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信用担保的。如果要提高,它们认为市场化方式解决更好。
一位央行官员向《财经》记者坦言,央行认为商业银行要理性经营,有必要提高资本金充足率以防止银行体系在未来出现新的问题。
但是不赞成银行为了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就扎堆到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这样会弱化市场约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机制。如果融资,一定要控制节奏、时间、次序和规模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考核机制比较短视,只注重利润增长、规模增长。资本金利用率并不被重视。银行管理层不是银行的大股东,所以从政绩扩张的角度管理银行,不是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赌输了最终还有政府来“兜底”。
再融资“羊群效应”
作为新巴塞尔协议的试点银行,中国银行由于2009年信贷过猛,消耗大量资本金。为了保证2010年信贷合理增长,中国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需要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
2009年12月17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征求意见稿)》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协议(征求意见稿)》,对如何加强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管理、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出了修订意见,并指出将维持从2012年起逐步实施新监管规则的计划。
银监会一位人士指出,为了满足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先期试点的银行,估计都将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其资本金充足率。
未来几大行面临提高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有银行界人士表示,若2010年新巴塞尔试点银行要将资本金充足率保持在12%至13%,为维持信贷合理增长以及规模增长打下基础,中国的商业银行整体恐怕需要融资超过3000亿元。
实际上,自2009年11月27日A股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五”以来,上市银行再融资,已经成为多数策略分析师预测2010年A股走势不能回避的话题。多数分析师认为,A股市场2010年将持续震荡,但大规模的融资将会给市场造成强大的压力。
由于A股市场对再融资较为敏感,因此不少专家建议H股融资。
实际上,为了缓解市场压力,证监会更希望商业银行到H股市场融资,2009年12月初,证监会国际部一位官员就曾表示,商业银行再融资可以考虑包括H股在内的国际市场。
一位外资投行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虽然银行股在香港股价略高于A股,但香港市场对于分红和配股均非常敏感,汇丰控股2009年初的大跌即是明证。
汇丰控股2009年3月公布“世纪配股计划”,计划融资规模为1380亿港元,在此融资计划被披露前后,汇丰控股股价从之前的60港元每股迅速下跌至40港元之下,并创下5个交易日内下跌50%的惊人纪录。■
2009年12月30日,A股市场几大国有银行股均放量上涨,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上涨2.13%,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上涨2.87%,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上涨2.08%,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更是上涨6.62%。
一个多月以前, A股市场曾出现“黑色一周”。上证指数单周下跌超过6.41%。股市下跌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再融资”的传闻是引起证券市场恐慌的主要因素。
面对市场猜测,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出面澄清。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表示近期并无再融资计划,建设银行表示将发行200亿元次级债。中国银行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资本补充方案,澄而不清的答复,表明其再融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再融资,已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不仅仅涉及对2010年信贷市场的持续投放能力,同时也对2010年A股市场形成强大压力。
拆解中行再融资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在2009年新增贷款急速扩张,面临的资本金压力也最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末,中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近1.1万亿元,贷款增速在40%以上,居四大行之首。
而银行资本金的积累,主要依靠留存利润和外部融资,中国银行陡然上升的信贷资产,导致资本金充足率迅速下降。目前,在四大上市银行中,中行资本金充足率最低。
根据中国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09年9月底,该行资本金充足率为11.6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7%。而中国银行在2007年的资本金充足率为13.3%,2008年为13.4%。2009年的资本金充足率水平已明显低于该行正常年份。
一家受到中行邀请讨论再融资方案的投行人士指出,由于2009年信贷超高速增长,各家银行风险资产大量增加,资本金充足率明显下降,同时如果按照市场预测的2010年信贷增长7.5万亿元至8万亿元,各家银行面临的资本金缺口依然不小。
在这关键时刻,各家银行不甘心用收缩信贷的方式来调节资本充足率,而会设法引入增量资金,以“铺摊子”的方式来补充资本金,从而达到扩张的目的。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从中国银行的规模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状况考虑,可能采取A+H增发方式,股权融资规模接近1000亿元左右,用以补充其资本缺口。
对中国银行融资方案有所了解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中国银行目前风险资产超过5万亿元,2010年底约6万亿元,意味着2010年核心资本充足率或资本充足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融资600亿元。
中国银行2009年三季度核心资本充足率9.37%,资本充足率11.63%,根据市场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010年底乐观估计中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会下降到9%左右,资本充足率会下降到11%左右。
因此,如果中国银行将资本充足率补足到12%,则需要融资约600亿元;补足到13%,约需要融资1200亿元。
目前中国银行除国有股东外的A股流通股与H股流通股大致相当。如果采取A+H增发的方式,假设两个市场发行股数相等,则每个市场都需要融资500亿元以上。
中国银行融资方案甚至包含停止分红建议,对汇金公司和财政部的分红转增股份,其他中小股东继续享受分红。按中行2009年实现净利789亿元的业绩预测,50%派息率不变,而汇金持有中行67.5%股权,股息将达266亿元。
若此资金直接用于补充资本金,将使中行核心及整体资本充足率提升约0.5个百分点,缓解部分资金压力。若是所有股东全部停止分红,则中行资本充足率约可提升0.75个百分点。
问题在于银行的信贷增速依然高于盈利增速。事实上,即便是中国银行三年不分红,也仅仅能节约1200亿元的资本支出。
相关主管部委博弈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财政部以及中央汇金公司的意见已经汇总到国务院,争论主要聚焦在:国有股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保持控股股份,或者避免股份被稀释。以及A股资本市场能否消化这些融资而不至于导致市场重挫。
证监会对大型商业银行再融资的态度为:银行再融资应该分几年、分批融资,不能全部集中在一年进行,否则银行扎堆再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太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监会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各家银行为了满足提高最低资本充足比率并优先考虑补充核心资本的要求,已经向银监会提交“融资计划”。“银监会正在对计划进行评估。”
银监会的目的是评估融资计划并在必要时提高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此外,几家执行新巴塞尔协议的试点银行,估计将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其资本金充足率。“融资计划”可能将包括核心资本和二级资本。但是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不会很快进行。
上述银监会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逆周期”监管或将是今后几年大势所趋,银监会可能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和最低要求、拨备及银行资产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
他说,最近一年银监会不断检查、谨慎放贷、督促压力测试、提高大行拨备覆盖率,都是为了把资本做实,防止2010年近10万亿元的贷款放下去,资产风险加大。虽然“逆周期”监管会对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而言,这种监管思路有利于平抑银行业利润大幅波动、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不过2009年底,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在参加博鳌青年论坛间隙表示,汇金公司更倾向用市场化的方法帮助中国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而无意通过减收股息以改善银行的资本水平。
截至2009年9月末,汇金公司持有工商银行1183.2亿股A股,占35.4%;持有中国银行1714.12亿股A股,占67.5%;持有建设银行1332.62亿股H股和1.45亿股A股,合计占57.09%。
根据上述投行人士分析,几种融资方式中,配股的成本最低。配股对市场影响最小,但是大股东必须要支持。
在已经融资或急需融资的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已经确定向大股东定向增发。
但是中国银行如果给现有股东配股,必须汇金、财政部同意,因为它们要按比例掏钱。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汇金公司、财政部并没有出资的计划。所以,中国银行可能不会考虑配股。
对于银监会可能提高资本金充足率的计划,汇金、财政部认为有待进一步论证,因为国有大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信用担保的。如果要提高,它们认为市场化方式解决更好。
一位央行官员向《财经》记者坦言,央行认为商业银行要理性经营,有必要提高资本金充足率以防止银行体系在未来出现新的问题。
但是不赞成银行为了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就扎堆到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这样会弱化市场约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机制。如果融资,一定要控制节奏、时间、次序和规模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考核机制比较短视,只注重利润增长、规模增长。资本金利用率并不被重视。银行管理层不是银行的大股东,所以从政绩扩张的角度管理银行,不是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赌输了最终还有政府来“兜底”。
再融资“羊群效应”
作为新巴塞尔协议的试点银行,中国银行由于2009年信贷过猛,消耗大量资本金。为了保证2010年信贷合理增长,中国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需要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
2009年12月17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征求意见稿)》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协议(征求意见稿)》,对如何加强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管理、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出了修订意见,并指出将维持从2012年起逐步实施新监管规则的计划。
银监会一位人士指出,为了满足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先期试点的银行,估计都将在2010年年底前提高其资本金充足率。
未来几大行面临提高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有银行界人士表示,若2010年新巴塞尔试点银行要将资本金充足率保持在12%至13%,为维持信贷合理增长以及规模增长打下基础,中国的商业银行整体恐怕需要融资超过3000亿元。
实际上,自2009年11月27日A股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五”以来,上市银行再融资,已经成为多数策略分析师预测2010年A股走势不能回避的话题。多数分析师认为,A股市场2010年将持续震荡,但大规模的融资将会给市场造成强大的压力。
由于A股市场对再融资较为敏感,因此不少专家建议H股融资。
实际上,为了缓解市场压力,证监会更希望商业银行到H股市场融资,2009年12月初,证监会国际部一位官员就曾表示,商业银行再融资可以考虑包括H股在内的国际市场。
一位外资投行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虽然银行股在香港股价略高于A股,但香港市场对于分红和配股均非常敏感,汇丰控股2009年初的大跌即是明证。
汇丰控股2009年3月公布“世纪配股计划”,计划融资规模为1380亿港元,在此融资计划被披露前后,汇丰控股股价从之前的60港元每股迅速下跌至40港元之下,并创下5个交易日内下跌50%的惊人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