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音变化对语法发展的影响

来源 :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补结构的形成对汉语语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它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是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建立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证明,动补结构产生的原动力是汉以后兴起的双音化趋势。动补结构形成的本质是谓语中心动词和结果成分由两个独立的句法成分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句法单位。受双音化趋势的制约,高频率共现的单音节动词和结果成分在紧邻的句法环境里发生融合。本文以动补短语的融合、体标记的出现、情态式的形成过程等为例,详细分析双音化趋势在动补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后库恩时代的科学论的进展是从科学的社会研究走向科学的文化研究 ,其实质是科学观念的变迁 ,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宏观上对科学论的进展作出描述 ,提出科学的
<正>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我根据我从事小学自然教学的经验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合作愉快的教学氛围,要充分给学生独立
本文试图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观点的历史考察,分析环境对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及人对环境的作用,从而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正>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理论人类社会最早、最简单的"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而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临床诊断工作中,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已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影响临床化学分析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血液标本因素。在实际临床检验工作
笔者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究他们的职业认同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职业认同的程度一般。在各因子中,教师对职业行为认
<正>宁安市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支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宁安市"农民教育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农民的主体
站在世纪之交人们免不了要对过去的百年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经验和教训中探索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汉语研究也是如此。作者认为,这种总结,如果光陶醉于躺在成绩上洋洋自
自巴黎学派兴起以来,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心由基于利益分析的宏观进路(爱丁堡学派)转向了微观社会学进路(科学人类学)。实验室研究正是这一转向的产物。本文在描述这一转换过
研究了TB8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超塑性及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为690~840℃、应变速率为1.0×10-4~1.0×10-3s-1时,TB8钛合金均具有超塑性。750℃、1.0×10-4s-1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