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块空地给“杂草”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朋友圈”里曾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目:“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读罢这个笑话,很多人在思考“谁偷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个问题。其实,从学生思考能力缺失的角度来看,并非是谁偷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是本应该留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太多的其他东西挤占了。
  在智者看来,要想地里不长杂草,最好的方式就是种上庄稼。从经济效益来看,种上庄稼充分利用了土地,可以结出更多的谷物,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土地的价值;庄稼本身的存在也让杂草失去了生长的机会,还节约了人力。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或许在那看似杂乱无章中默默生长着一棵异草、一株奇花呢?尽管这一猜测成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谁能百分之百确定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存在呢?
  对于学生而言,其成长过程中冒出来的是“庄稼”还是“杂草”更不能被轻易下结论。作为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无穷的潜力,有着发展的无限可能。他们需要知识的补充、能力的培训、素养的提升,也需要游戏的放松、闲暇的享受。只有兼顾“庄稼”和“杂草”,他们才更加真实、更接地气。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好,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教师的话,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只要她参加比赛,获奖基本是没有悬念的。根据平时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她绝对是好学生的“标杆”。可事实上,在班级里,愿意与她相处的学生并不多。有的学生说,那位学生太优秀了,和她相比,自己身上的缺点太多,只能对她“退避三舍”。就她个人而言,过于热衷自己的特长,很少与其他同学一起互动。久而久之,她越来越“优秀”,可身处的圈子也越来越小。于这个学生而言,参赛、考级、得奖是一棵棵能够获得丰硕成果的“庄稼”,但是与伙伴嬉闹、玩耍这样的“杂草”同样应该得到生长。
  在我们的课堂,“庄稼”与“杂草”这种关系同样值得注意。一直以来,我们推崇多媒体应用广泛、师生互动频繁的课堂,认为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小组合作、课堂表演就是一节好课。尤其在各种比赛的直接推动下,为了契合那些量化的具体规则,课堂教学逐渐被分割、被形式化,教室成了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观众,我们眼前呈现出来的的确是规格很高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细细回味,似乎还缺少了什么。以语文教学为例,学生真正对于文本的感受说到底还是自我内化的结果,别人替代不了,科技也替代不了。而那些“精致”的课堂带来感官刺激的同时,是否伴随着足够的“营养”,值得我们思考。在思考过后,给课堂长点“杂草”的机会,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低影响开发主要是采用从源头控制雨水的方法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解决水资源旱涝分布不均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低影响开发理念指导下的人工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设计要点,并以
据《新快报》报道,不定制“互教通”短信,就收不到学校通过此平台发来的通知;如果定制,每年收费100元。7月10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举行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当天有三名收费员在校内摆摊,会后约200名家长被通知到收费员处交费,此举引起不少家长质疑:“免费的微信群、QQ群已經非常好用了,为什么还要另外付费安装其他平台呢?”  我们知道,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基于信息科技的设
“戚发政老师的教育讲座太有用了,以后和孩子交流就可以更有说服力了。”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中学生家长张保红听完关于家庭教育的报告会后,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是太康县教体局成立“太康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后举办的众多报告会之一。近年来,太康县教体局优化德育手段,重视养成教育,开展多项活动拓宽德育渠道。  太康县通过成立“太康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长档案和“家长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来太康作专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中,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基础地位。因此,《意见》特别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对农村孩子来说,教育仍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人生上升,创造出彩人生的最重要的通道。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素质是关键。乡村建设人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质量,那么教师就要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的转变。本文将对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
<正> 一、前言 河流,是与人类的生存、活动紧密相关的水环境。保护河流、控制其污染,维护良好的水环境,意义重大。 国外近廿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