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雷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廉价最有效的防御性武器了。当现代武器朝着“无人指挥”、“发射后不管”、“低成本”前进的时候,地雷似乎已经早就到达了目的地……雷场“无人值守”这就不提了,埋下之后,只要标好地图就根本不必担心己方官兵伤亡;地雷便宜,最便宜的地雷其实几十块钱就够了……
来看几组数字:越战当中,严重缺乏重火力的越南军队让美国人损失了不少的战斗车辆,其中七成以上是地雷之功;苏联在二战总共使用了2亿1千万颗以上的地雷,战果也很令人满意———毁于地雷的轴心国车辆超过1万辆,伤亡致残人数更在10万以上,于是在几十年后的阿富汗,苏联人又习惯性地留下了3500万颗各色地雷;电影《地雷战》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种便宜又有效的武器,忠实陪伴着装备落后的英雄们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地雷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有压发雷(不用说了,一踩就爆)、松发雷(必须踩住一小会儿再松开才能爆炸,换句话说你跑过去可能没事,散步过去就有危险了)、绊发雷(跳到半空才爆炸的跳雷,能够比埋在地下的更有效地杀伤很大范围的人员、雷下雷(假雷下面的真雷,甚至真雷下面再埋真雷)……无一不渗透着残酷的想象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雷家族也越来越兴旺。
反机场的子母式地雷———大量较小的地雷从散布器里被抛撒到跑道上,有的一触即发,有的怎么敲也不响,却定时在某时爆炸……鱼龙混杂而且完全随机,扫不胜扫;智能反装甲地雷———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动发射装置,通过震动或红外线探测到装甲目标,然后发射带破甲战斗部的弹丸去攻击相对薄弱的顶部或侧部;甚至还有布设于树梢等高处的反直升机地雷,专门攻击低空飞过的直升机。
地雷一旦被触发,一般就能够造成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并不仅仅局限在爆炸本身。比如,一个9人的特战小分队在敌后活动,其中一人由于中雷失去了一只脚……如果带着这个重伤员行动,小队的任务想必是没有希望的;但是扔下他,则很有可能留给敌人一个俘虏,一个有可能泄露情报,让整个小队都完蛋的俘虏。正确的做法……大家或许能够猜到,但是这会给小队成员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恐怕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一辈子也无法想象。“尸体只能带来怒火与复仇,而哀号的战友却能带来恐慌和畏惧。”基于这种想法,反人员地雷(对人构成杀伤的地雷)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非致命杀伤。
“在鞘内的剑是最可怕的”,地雷作为武器的威力,更多地在于隐蔽所带来的难以预测性。几十个预备役兵在大道上拉拉杂杂地埋上几百个地雷、罐头盒、炮弹皮等物,地上随便画两个圈,再竖一块牌子,上书中外文对照的“雷区注意!”几个大字,就足够让整营的精锐部队或者绕道或者等待小心翼翼的工兵们在下周某天早上宣告道路通畅。设想一下,如果时不时再派个狙击手问候一下扫雷工兵们……这还只是在道路上。其实,人们还会把地雷埋在卧室的床垫下、仓库的米袋里、丢弃的食物箱里———严格来说,他们应该被叫做饵雷、诡雷———让敌人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它们也许会炸死炸伤十几个人,也可能一辈子也不动窝……不过它们就在那里,让人害怕,害怕这些看不到却能轻易取人性命的幽灵。
不同于其他武器,战争结束,才是地雷最让人恐惧的时候。
现在世界上仍然有1.1亿颗地雷埋藏在田地里、河滩上、石缝中……以中越边境为例,边境居民们守着万亩良田却无法耕种,满山的水果、药材无法采摘。甚至在下冰雹的时候,都可以听到地雷的炸响。安哥拉、卢旺达、越南、南联盟……这些战乱地区也有同样的问题。每年全球有2.6万人死于这些遗留的地雷,另有数倍于此的致残者。即使现代扫雷技术如此高超,在很多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要投入大量的专业人员手工排雷,危险大,费用高……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国家很热心地促成《禁止地雷协议》,试图消灭这个遗毒最烈的战场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