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粘附分子是一种有重要功能的膜表面蛋白,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较详实地复习了各种粘附分子在内耳中的分布与可能的功能。
【机 构】
:
卫生部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 (北京 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 (北京 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附分子是一种有重要功能的膜表面蛋白,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较详实地复习了各种粘附分子在内耳中的分布与可能的功能。
其他文献
准确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的阻塞部位及程度是选择治疗手段及提高疗效的前提。应用三维影像检查,测量上气道截面积,可为OSAS定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纤维喉镜检查不仅可观察到上气道形态及结构异常,并且可与Muller's法相结合,观察气道顺应性的改变。近年来兴起的上气道测压检查,因其可准确判定OSAS患者睡眠时
掩蔽级差试验是一种对中枢听觉神经系统进行测试的试验,按照刺激信号的不同,分为纯音掩蔽级试验和言语掩蔽级差试验两种。结合镫骨肌声反射试验和ABR,掩蔽级差试验可以对脑干早期病变作出诊断。本文从试验条件到临床意义对此试验作一简要综述。
听觉认知电位(ACP)是受试者在对特定刺激信号进行感知、记忆和判断等过程中由皮层所产生的脑电反应,测试时需二种特定的刺激信号是其测试的特点,潜伏期和幅值为主要的分析指标,测试结果与测试条件和受试者状态有关。ACP在耳蜗植入后听力学的评价包括听皮层发育、成熟和功能,言语感知和言语测听,植入后效果和性能,以及听力和言语的学习、训练和康复等方面。
人类线粒体DNA是独立于细胞核基因组外的又一基因组,它能自主复制,其突变能造成许多疾病,部分伴有听力损失。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不同于孟德尔遗传,有其特有的遗传规律。现将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听力损失的突变位点、伴随症状及发病机理综述如下。
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听觉正常人,发现大脑的听觉语言感受区除可被听觉刺激激活外,还能被无声唇读所激活。
内耳结构和功能异常是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病理学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大约有100多个基因参与听觉功能,目前已发现33个耳聋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6个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其中编码缝隙连接蛋白β的connexin26基因与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DFNA3/DFNB1关系密切,80%的DFNB1患者携带突变的connexin26基因。有关connexin26基因突变及其产生异常缝隙连接蛋白在听觉功能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An)耳中毒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一直是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研究表明,AmAn耳毒性与听觉传出神经和第二信使系统等生化机制有关。本文就二者与AmAn耳毒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大量研究表明,内耳中分布着广泛的黑色素,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氨基糖甙类药物在体外不杀伤毛细胞,该类药物经肝细胞浆和内耳组织胞浆激活后形成杀伤毛细胞的细胞毒性物质,抗氧化剂在体外可拮抗这种细胞毒性,在体内这种保护作用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可以和铁离子形成复合物,催化自由基生成,导致脂质过氧化;铁离子螯合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合用可明显保护大剂量庆大霉素所致的听功能损伤和内耳形态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