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改造——以大理市龙尾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来源 :云南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y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尾关是大理为数不多的古街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分析了对龙尾关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现状、消防设施及国外先进消防经验等.规划针对性消防方案.
其他文献
我幼生于乡里,成长于云南这方红土地,乡村于我而言是一份溶于血脉的情怀,加之工作的缘故,对乡村的眷恋与日俱增.前些年,有感于乡愁带给我传统文化反思,之后文化自信种子便在心中慢慢埋下.我所感受到的是:“乡愁是一捧故乡的红土,伸出一双粘满泥的手,向你傻傻的笑着;乡愁是一丝悠长的思念,虽回首只有老去的背影,却可轻轻的触碰.”
期刊
以位于云南省丘陵地貌的弥勒东风韵艺术家小镇中的艺术家公寓项目为例.设计试图打破固有集群式村落住宅理念,以集约型土地利用为基础,探讨在同一空间体系下,融合并建立人、居所、艺术、活动与自然间的共生平衡关系.以空间设计的角度,创造能与自然产生协同作用的独特在地性建筑项目.
“赵扬的建筑作品,现代而且抽象,一种对当下的洞见,而不是对过去形式的模仿.但是潜藏于作品深处的,又是一种古老的观念——场所精神中的秩序观——每一个特定场所中事物的秩序赋予建筑以形式、运动和节奏.赵扬竭力在每个场所中寻找一种”存在的理由\",并将此呈现为当下的形态.这是一种充满勇气和远见的尝试,一种理智而又感性的回应这个飞速变化的中国情景的方式.
期刊
“剑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5000多年前,剑川先民就在这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率先完成了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云南”青铜文化“和”稻耕文化“的先河,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剑川就已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要冲,早就与中原、东南亚地区和中、西亚地区发生商贸文化往来.
期刊
伴随城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宜居生活产生了迫切要求,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成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成为城市建设的宗旨.为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针对性解决城市病,住建部2019-2020年连续选取多样本开展了城市体检试点工作.依托昆明市作为住建部2020年样本城市试点经验,通过构建昆明特色体检指标体系,采取“五维五问”法,精准监测与复合诊断问题及原因,分层分类开出“药方”,系统治理城市病,试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体检经验.
滇南哀牢山地区地势险要,不同民族的聚落沿河谷到山体垂直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河谷形成多民族、多文化交融发展的集镇.迤萨是红河中游水陆交通的交汇点,马帮线路遍布东南亚,由此带来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影响,与建水、石屏的汉地文化和本土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多元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叠加和交融,建筑也因此呈现出不同文化特征在多种建造技艺融合中的沉淀.
在旅行或出差的时候,无论是到城市和乡村,在带着相机的同时我往往还会带上速写本,虽然总是行色匆匆,只要时间允许,我会漫步街巷,把无意中碰到的“有趣”建筑空间做一下手写“记录”,一边欣赏一边手绘下来.其实,手绘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比起简单的拍照,对它的理解会更深、更有“玩味”.试图在整个手绘过程中来理解它,理解它的空间构成,也理解它的场景人文精神、文化传递方式,我把它当做是建筑师与建筑间的精神“对话”,是一种特殊“交流”方式.每次这样的一段“对话”时光,对我来说是惬意的、悠然的,也会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期刊
只有通过人们的认知和评价,建筑的形态、性质、意义或作用之类才能“固化”.在认知和评价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的情感,并将这样的情感投射给建筑,使建筑具有了人们所期望的某种思想意义和情感色彩(情感外套),从而加深人们与建筑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建筑不再是“建筑”,不再具有“独立性”,建筑就从“他者”成为“我者”,成为“人”的建筑或“我”的建筑.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昔归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例,探索多产融合,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一定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广南县人民医院改扩建的设计,通过对医院原医疗流程的梳理,充分了解医院的使用诉求,确定一些基本的原则,提出医疗流程的优化方案,在各种限制条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医疗流程的优化指导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