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S2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探讨以第一骶后孔与骶外侧嵴为解剖标志的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20具成人于燥骶骨标本,其中15具分别从S1-S2和S2-S3椎体融合遗迹(骶横线)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观察S2椎弓根的形态;在第一骶后孔下缘最低切迹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在S2椎弓根前部(即盆面),截面与骶前孔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A点,与耳状面前缘(即骶髂关节处)的交点为B点.在截面上测量骶外侧嵴(X点)与A、B两点连线即XA线、XB线长度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α角、β角;在截面上测量骶中间嵴(Y点)与A、B两点连线即YA线、YB线长度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y角、θ角;在5具完整的干燥骶骨标本上于X点向前外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为矢状面平行骶骨底,角度在α角与β角之间,并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位置.在10具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骶骨前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观察骶前孔、骶髂关节与骶前交感干、髂内动静脉的关系.并按照上述测量结果分别在X、Y点向前外侧置入S2椎弓根螺钉,使螺钉穿出骶骨前方,落在骶前孔外侧缘与耳状面前缘之间.观察螺钉的出钉点与骶前血管神经的关系.结果:S2前方有大量的骨质可供螺钉置入.XA为26.0±1.7mm,XB为33.1±1.1mm,α角为22.1°±2.0°,β角为36.0°±3.7°;YA为30.1 ±0.8mm,YB为35.5:±1.0mm,γ角为36.7°±1.5°,θ角43.8°±1.3°.在骶髂关节前方从骶前孔外侧缘开始向外侧依次有髂内静脉、髂内动脉、髂外静脉、髂外动脉.第1骶前孔与第2骶前孔之间的前外侧有S1神经通过.骶前交感干走形在骶前孔内侧缘,出钉点在骶前孔外侧,髂内动静脉后方.结论: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安全可行,向前外侧固定时螺钉不能突破前方骨皮质,以免伤及骶前血管及神经.以骶外侧嵴与第一骶后孔下缘最低切迹水平面交点(X点)为进钉点,前外侧置钉更适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4例,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7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PDC
【摘 要】目的:对比临床常用的两种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换药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锁骨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置管术后,采用舒士透明敷料粘贴于穿刺处,实验组使用粘性软聚硅酮保湿敷料美皮康( 有边形) 粘贴。观察2组渗血情况,周围皮肤和针眼处情况,换药次数,其中周围皮肤和针眼处情况,换药次数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美皮康在
期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74-01  1 临床资料:  病例一、患儿男 4岁1月,2013年3月6日因“面色苍白半月,发现血红蛋白低1天”收住我院。于入院前半月有阵发性腹痛、呕吐,无发热、腹泻,家长未予诊治即自行缓解。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7.55×109/L、RBC2.7×1012/L、L34.24%、N58.5%、HB40g/L、MCV53.6fl、MCH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