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灵活运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题多解是同一具体物理过程从不同的解题角度进行问题的求解过程.在一题多解中煅炼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启发思维灵活运用,培养创新意识.要求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分析抽象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过程,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1 运用不同的定律和定理
  例1 质量为M的长木板,正以速度v0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现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无实速度地放到木板的前端,经一段时间后,如图1所示,木块与木板以某一共同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设木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系数为μ1.问:(1)木块从放到木板上到相对木板静止所经过的时间?(2)木块相对木板滑行的最大距离?
  分析 这类题型常常是出现在解决问题时所应用不同的定律和定理之间存在内在关系,下面列出学生平时容易解错的答案.
  错解分析 ①(2)式中的am应改为am=gsinθ μ1gcosθ.受结论的影响产生“负迁移”,所以没有认真分析M和m的受力情况.②没有分别算出两物体对同一惯性系的位移,再对两物体分别列动能定理,因此错误的得到式(4).
  正确解法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由放m之前木板匀速下滑可知.
  ①μ=tanθ.其中μ是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系数.②放m之后,m和M重力下滑分量的和与木板与斜面间的摩擦力相等.所以m和M体系的总动量是守恒的.
  由于达到共同速度之前m慢于M向下滑,因此m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它给M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所以am=gsinθ μ1gcosθ (2).此加速度am的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M最初匀速下滑,所以可判断放m以后,M减速下滑.故aM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正确解法3 应用相对运动求解.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选M为参照物,m的相对初速度为v0,相对末速度为零(因为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相对加速度为a=-(am aM)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设相对位移为Δs,则
  2 借助图象运用分析法解题
  题目2 如图3,杆1和杆2的夹角为θθ,各沿垂直于杆自身的方向分别以速度v1和v2匀速平动.求交点O的速度.
  解法2 分步法.
  (1)设杆1不动,杆2以速度v2垂直于杆2自身平动,杆1和杆2交点速度v2′方向沿杆1向右,此速度可看成两速度的合成,一是沿垂直于杆2的速度v2,另一速度杆2向上,如图5,则交点速度v2′=v2/sinθ.
  (2)设杆2不动,杆1以速度v1垂直于杆1自身平动,如图6,仿照第一步可求出交点速度v1′=v1/sinθ.
  (3)杆1和杆2都动时,交点速度v是v1′和v2′的合成,如图7所示.
  则
其他文献
课程教学向来与生活联系密切,其原因在于无论哪门学科知识,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生活与物理学科的关系,明确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设计生活化的情境,扩展课堂教学的时空  初中物
当前的物理教学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切身实践中来构建认知,因此学生的自主实验得到充分重视,但是教师的实验演示却不能被彻底抛弃.笔者认为,演示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有效提供示范性支架  严格规范的演示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相关的实验技巧.虽然学生从初中就开始系统学习物理,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也比较熟悉,但并不意味着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实验研究就可以轻描淡写
当今,减负日益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流,但减负不能减掉教学质量,自主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可以理解为:自主、合作、高效。自主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老师的指
前不久,笔者在邗江区“名师送教-中学学段”活动中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第十三章第三节《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这节内容在整个电学部分非常重要,在今后的电学实验中学生要经常使用电流表,从这一点说它会对学生整个电学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一章内容而言,这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结束了前面《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后,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再利用电流表研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
摘要新形势下的高考改革需要建立新格局,解决困扰教育的“应试指挥棒”问题。一是坚持“科学选材”的改革初衷,并将其作为改革重点,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应试负担:二是推动“格局式”改革,聚焦核心问题,构建考试招生制度新框架:三是继续增加灵活性、多样化、选择性,如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办法、进一步打破总分录取模式、加快完善“多次选择”机制等:四是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从调整政府、
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蜷缩”在母亲的怀抱,直到有一天,体内蛰伏的对于自由的渴望开始不安地躁动,我开始虚构属于自己的世界.有意无意,不羁的青春化作一条河,横于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降低物理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渐渐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等.因此,老师应不断改进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开拓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实际应用领域,以便增强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课型,那就是探究型课.这种课型无论是在教学模式、教学功能、评价方式、作业布置等方面都和传统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验证性实验课等)有着较大的差别,也正是基于此,本人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在探究型课的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思考和初步的尝试.下面本人从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究型课的功能、探究型课一般的操作模式(含现状)及设想以及实
近年来在初中物理众多的题型中,动态变化题因体现开放性,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又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所以成为各地中考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它主要以中档题与综合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客观题出现,整体得分率较低.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计算的繁难导致的,最终原因还得归咎于初中生缺乏解答相应题型的物理思维方法.  初中物理的学习其实是为高中甚至是大学学习以
读罢龙应台的《寂寞》,一时间不能自已,惊叹这世上竟有如此才女,把寂寞的滋味悟得这般通透。读其文,品其韵,寂寞的感觉如夜空的星星,飘渺,若隐若现;又如西湖水面的习习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