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酯(OLM)对百草枯(PQ)所致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推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0)、染毒组(PQ组,n=15)和OLM低(LD组,n=15)、中(MD组,n=15)、高(HD组,n=15)剂量治疗组.PQ组和OLM治疗组给予百草枯灌胃(80 mg/kg)制造百草枯中毒模型,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OLM治疗组在百草枯灌胃后6h开始每日给予一次OLM灌胃治疗(LD组:5 mg/kg; MD组:10 mg/kg;HD组:15 mg/kg),C组和PQ组在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d.末次灌胃后12h统一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单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U/mg pro)、丙二醛(MDA,nmoL/mg pro)、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g/mL)含量及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变化,计算肺系数和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相关性分析探索GSH-Px、SOD、MDA、肺系数及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与TGF-β1之间的相关性,并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组间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Q组及治疗组GSH-Px及SOD较C组明显降低,各治疗组较PQ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以HD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Q组及治疗组MDA较C组明显升高,各治疗组较PQ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以HD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LD组和M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及各治疗组肺系数及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均较C组明显升高,各治疗组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均小于PQ组,以HD组最为明显(P<0.05).PQ组及治疗组TGF-β1均较C组明显升高,而各治疗组均低于PQ组,以HD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LD组和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及各治疗组pH、PaO2和HCO3-均较C组降低,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和HD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Q组和LD组之间以及LD组和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H-Px和SOD与TGF-β1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和-0.856,P<0.05);而MDA、肺系数和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均与TGF-β1成正相关(r分别为0.800、0.830和0.656,P<0.05).肺组织切片显示各治疗组肺泡间隔增宽程度、肺泡塌陷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PQ组减轻,以HD组病变最轻.结论 奥美沙坦酯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的肺水肿和肺纤维化,可能是减少TGF-β1的表达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奥美沙坦酯对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 要】
: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酯(OLM)对百草枯(PQ)所致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推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0)、染毒组(PQ组,n=15)和OLM低(LD组,n=15)、中(MD组,n=15)、高(HD组,n=15)剂量治疗组.PQ组和OLM治疗组给予百草枯灌胃(80 mg/kg)制造百草枯中毒模型,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OLM治疗组在百草枯灌胃后6
【机 构】
:
450002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450002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450002郑州,郑
【出 处】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2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5岁.因“腹泻、发热1周,进行性呼吸困难3d”于2012年10月26日11:45急诊.自述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腹部不适,继而腹泻,水样便,色黄,6~7次/d,量100~ 200 mL/次,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无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7 ~ 38℃,无寒颤及肌肉酸痛.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具体不详),补充水、电解质,口服止泻药物,3d后腹泻症状消失,但出现胸闷、憋
期刊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疾病,遗传因素占60%以上[1],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随着临床工作对该疾病的关注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静脉血栓在亚洲发病率逐年上升[2].突变及基因多态性在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遗传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性[3口].机体存在先天性高血栓形成倾向称
期刊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不同心电图改变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河南省人民医院103例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 h分别行心电图检查,对比两次心电图变化特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心电图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入选的10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PR间期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QTc间期与死亡及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有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 (ApoE)模拟肽ApoE23对细菌性脓毒血症小鼠血浆脂多糖(LPS)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其对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设计ApoE模拟肽(ApoE23)并采用固相合成法进行合成,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合成物进行纯化,电离子质谱对合成物进行鉴定并对合成物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B组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C57BL细菌性脓毒血症模型并对感染小鼠尾静脉
目的 探讨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8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85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疾病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30 d病死率为35.8%.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7.6%,抢救成功率为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分析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呼吸衰竭时的发病情况和支持治疗情况,探究此类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寻找对此类患者的最合适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10年9月到2013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26例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比较存活组患者和死亡组患者的发病情况、支持治疗情况和对无创通气的反应情况.结果 死亡组和生存组发病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和特发性肺纤维化(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TBI患者(GCS评分≤14分)共330例,其中男性233 (70.6%)例,年龄(48.6±18.1)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9~59分,中位数为16分,尿酸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AP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A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毒后28 d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
目的 了解大鼠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状态下肾损害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只大鼠,麻醉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轻度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组及其对照组,中度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组及其对照组,重度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组及其对照组.参照沙漠干热环境大鼠中暑模型,将各干热环境中暑组持续置于沙漠干热环境(41℃,10%湿度)下,各对照组持续置于常温环境(25℃,35%湿度)下,在各组大鼠的不同中暑阶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