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剂量口服伏立康唑致血药浓度升高和肝损伤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51岁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医嘱予伏立康唑1.0 g口服,2次/d(说明书推荐剂量为0.2~0.4 g口服、2次/d)。患者24 h内服用伏立康唑3次共3.0 g。后经药师提醒发现用药错误,停用伏立康唑。停药12、24、36和48 h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分别为12.20、10.20、6.55和4.45 mg/L。患者用药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1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44 U/L。停药2 d复查,ALT 327 U/L,AST 153 U/L,γ-GT 627 U/L,考虑为超剂量服用伏立康唑导致的肝损伤。予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口服双环醇保肝治疗。停药3 d,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0.67 mg/L,ALT 191 U/L,AST 31 U/L,γ-GT 522 U/L。停药16 d ,患者ALT 24 U/L,AST 15 U/L,γ-GT 224 U/L。

其他文献
1例50岁女性患者肝移植术后接受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治疗,87 d后因出现肝损伤换用环孢素75 mg口服、2次/d。使用环孢素9 d后突发癫痫,给予地西泮等抗癫痫药物,症状缓解。此后3 d患者癫痫仍有发作,结合头颅CT检查结果,考虑为环孢素所致的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将环孢素减量并最终改为他克莫司,患者癫痫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停用环孢素8 d后,患者癫痫症状消失。
1例47岁男性患者于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XELOX方案[奥沙利铂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3 500 mg/d口服(早8时1 500 mg,晚8时2 000 mg)、第1~14天,21 d为1个周期]化疗。第1~5个化疗周期中每次静脉滴注奥沙利铂结束后20~30 min患者均出现一过性黑朦发作,随化疗次数的增加黑朦发作次数减少(5、3、1、1、1次),每次持续时间也减少。每次出现黑朦后均
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骨折的高风险人群,某些降血糖药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目前常用的新型降糖药包括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前者又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研究中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DPP4抑制剂阿格列汀等可能会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事件的发生风险,而GLP1受体激动艾塞那肽在日剂量超过
1例出生3 d男性新生儿因黄疸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 ml、3次/d,1 d后黄疸明显加重,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385 μmol/L,血红蛋白(Hb)163 g/L,尿液呈浓茶色。加用蓝光治疗。出生后8 d复查,TBil 431 μmol/L,Hb 99 g/L。给予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后TBil暂时下降,数小时后再次上升。考虑黄疸反复加重可能与茵栀黄口服液有关,停用茵栀黄口服液。2 d后T
1例92岁男性患者因热带念珠菌泌尿系感染予两性霉素B 25 mg入灭菌注射用水250 ml膀胱冲洗,1次/d。用药第3~5天,患者每日16时左右发热,体温最高38.0 ℃;第5天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7.2×109/L,中性粒细胞0.67,嗜酸粒细胞0.015,C反应蛋白0.18 mg/L。考虑可能是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引起的药物热,停用该药。停药后24 h,患者体温降至37.6 ℃;48
船舶控制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网络系统,系统模型和管理技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网络的性能。本文深入研究了几种在船舶控制系统中可能采用的现代网络管理技术,从拓扑
1例48岁男性患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羟氯喹100 mg口服、3次/d和白芍总苷60 mg口服、2次/d,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后改为泼尼松45 mg口服、1次/d)。用药前患者心电图正常。用药第11天,患者服用羟氯喹后约2 h出现心慌,心电图检查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约2 h后症状自行缓解,予动态心电监测。用药第17天,患者在服用羟氯喹后约2 h再诉心慌,动态心电图显示房室传
1例53岁女性各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顺铂方案2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化疗无效后,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阿帕替尼)500 mg/d口服。22 d后因患者出现手足皮肤反应而将阿帕替尼减至250 mg/d维持治疗。治疗7个月后,患者肺部肿瘤病灶缩小,但出现气促,CT检查显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停用阿帕替尼并给予激素治疗,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停药第32天,复查CT显示患者双肺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