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本土病例的调查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21年10月北京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本土病例的发病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北京市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和抗体,并进行媒介和宿主动物的调查。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多年未出北京,在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到SFTSV病毒核酸及IgM抗体,病毒载量达1.9×104 TCID50/mL,媒介生物调查捕获5只蜱虫的SFTSV核酸检测为阴性;宠物犬的血液中亦未检测到SFTSV核酸及抗体。

结论

2021年10月报告的这例SFTS本土病例为北京市首次报道,今后应加强对该病的监测以及媒介生物的监测。

其他文献
胸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最初用于胸主动脉瘤的治疗,现已发展为可治疗多种主动脉病变,与传统的开放外科手术修复相比,可降低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TEVAR例数的增多,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本文报道一例TEVAR术后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经验。
目前在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经常会使用到牛凝血酶。然而,牛凝血酶是一种牛源的异源血浆凝血酶,在使用后存在过敏反应问题,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潜在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本文对注射牛凝血酶导致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减少和规避相关并发症提供参考。
静脉血栓形成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的第三大最常见病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例如:非O血型、活化蛋白C抵抗、高凝血症)和后天性因素(例如:年龄、手术、癌症、怀孕等)。静脉血栓的启动涉及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处于血管的最内层,为血栓形成提供表面,参与血栓形成的机制包括内皮屏障的完整性、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活化释放促/抑凝物质失衡等。通过研发靶向内皮细胞的药物,减少传统抗血栓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是抗血栓形成的新策略,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参与
期刊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HIV/HCV共感染情况,探讨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在CD4 T细胞数上有无差异,为丙肝及艾滋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河南驻马店市477份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浆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抗-HCV及HCVRNA检测,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477例HIV感染者中138例抗-HCV阳性,62例HCVRNA阳性,则HIV/HCV共感染率为28.9%(138/477),其中HCV现症感染率为44.9%(62/138)。当1≤S/CO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某敬老院中5例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老年人群HIV-1流行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与分析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史等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血液样本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检测(HIV-1LAg-Avidityenzymeimmunoassay,LAg-AvidityEIA),利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HIV-1pol基因序列并测序,构建邻接法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亚型和进化关系。结果该敬老院发现的5例HIV-
目的对一例疑似HIV早期感染者追踪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对该病例于首次检测后两周、四周、六个月追踪采样并进行检测,采用包括乳胶法、胶体硒、胶体金、ELISA三代/四代、WB确证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检测窗口期长短不一。结论不同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对HIV早期感染检测窗口期及敏感度可能存在差异,需针对特定高危人群优化检测流程。
目的了解2013—2018年广州市某医院HIV/AIDS住院患者全因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3—2018年艾滋病死亡病例4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死亡病例按定义分为艾滋病相关死亡及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分析患者全因病死率趋势、死亡原因构成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13—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HIV/AIDS患者,6年总病死率为4.25%,呈逐年下降趋势(x2=52.082,P
目的了解广西钦州市部分新报告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1DNA载量变化。方法广西钦州市2019年9月至10月新报告感染病例、确证1个月内开始抗病毒治疗者36例,分别于治疗前(基线)和治疗12个月时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HIVpol基因测序、血浆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数及HIV-1DNA载量检测,分析HIV-1DNA载量的变化。结果调查对象的HIV亚型包括CRF01_AE(55.6%,20/36)、CRF08_BC(33.3%,12/36)和其他(11.1%,4/36);基线病毒载量均
目的评价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proteinA,SA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至6月29日收治COVID-19轻症患者147例、重症患者75例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间各个时间点SAA、CRP的差异及对COVID-19重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患者平均年龄为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