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外泌体Annexin A11检测方法学构建及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癌(PC)血清外泌体人膜联蛋白A11(ANXA11)的检测方法,初步评估ANXA11在P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PC、胰腺良性占位、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70例、15例、7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利用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质谱仪的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检测血清外泌体及无外泌体血清中ANXA11蛋白丰度。自建检测人血清外泌体ANXA11的点免疫印迹法(dot immunoblotting)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分析所有受试者血清外泌体ANXA11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NXA11、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PC的诊断效能;分析ANXA11与P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疗效及预后生存期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四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

自建的点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外泌体ANXA11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重复性。利用构建的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发现ANXA11在PC组升高最明显,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8.079,P<0.01)。ROC曲线表明,ANXA11(AUC=0.836)对PC的诊断效能高于CEA(AUC=0.656),与CA19-9(AUC=0.870)相当,联合CA19-9可提高诊断PC的敏感度,且保持较高的特异度。PC患者治疗前血清外泌体ANXA11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生长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Z值分别为0.052、-0.285、-0.402、0.324、0.888、0.658、1.734,P均>0.05),且PC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外泌体ANXA11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69,P=0.12)。PC患者生存时间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治疗方式有关(χ2分别为9.354、6.086、9.389、16.998,P均<0.05),而与ANXA11、CA19-9及CEA等无相关性(χ2分别为1.516、0.011、0.159,P均>0.05)。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检测人血清外泌体ANXA11的方法。血清外泌体ANXA11联合CA19-9可提高PC诊断敏感度。

其他文献
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文报道1例产前诊断中心送检死胎,尸体解剖发现左、右侧脑室明显扩张,多个脏器组织切片内见巨细胞包涵体,脑实质呈明显病毒性脑炎改变,病理解剖诊断:播散性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脑室扩张畸形。尸检提示:(1)临床上对于巨细胞病毒抗体IgM阳性孕母,应更积极地进行产前辅助检查,明显发育异常胎儿可选择终止妊娠。(2)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严
期刊
病理科常规开展的基因扩增检测工作,主要是基于非传染性组织样本的基因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及进展要求提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符合要求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会越来越多地承担核酸检测工作。因此尽快评估与改造实验室、明确实验室设施要求与安全规范极为重要。该科室结合实验室设施要求以及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经验,对病理科基因扩增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设施要求进行分析,为申请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提供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就诊的RA病例123例,其中男25例,女98例,中位数年龄60岁;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53名,其中男12名,女41名,中位数年龄55岁。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空腹外周血的MMP-3、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T)与凝血因子Ⅶ(FⅦ)联合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AT基因和F7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家系调查。收集2018年11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液和临床资料(共3代16人),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AT:Ag)、蛋白C活性
随着肿瘤精准化治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列线图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目前列线图不仅可用于肿瘤发生风险概率的预测,而且还可用于肿瘤的预后评估。列线图中变量的选择、医生诊断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因此正确认识列线图的局限性,并合理有效的利用其辅助临床决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列线图在肿瘤研究领域的进展,分别从列线图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发生、预后评估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血细胞分析(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目前检验人员对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尤其是其异常结果的复检审核的报告尚未规范化。为此,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组织业内专家共同起草了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供临床实验室参考,以期提高血细胞分析报告的临床指导能力。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按照横断面设计选取2019年2月至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2例(T2DM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DR组)、糖尿病肾病患者49例(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患者45例(DR+DN组);选取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可以为手术切除和清扫提供指导,改善患者预后。自首次利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诊断DTC患者淋巴结转移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FNA-Tg对此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然而,由于检测的影响因素众多以及缺少统一的检测标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建立统一的标准使FNA-Tg检测的效能最大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其致病因素较成人更为复杂,临床表现更多样。早期、快速、全面地明确感染病原体,对于临床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减少患儿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存在检测通量小、耗时长和筛查目标单一的缺点。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能高效准确地获得样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