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进一步推动全省民营经济腾飞

来源 :吉林人大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省民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民营经济腾飞有了一个又好又快的势头。但按照腾飞发展战略要求,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总量不大,民营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不高,民营经济的集群化发展程度较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全省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职能转变,切实发挥政府的强势推动作用。全省各级政府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行政模式和行政习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职责明确的行政机构,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推进行政资源、公共资源、要素资源向民营经济倾斜,提高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建立各级领导和所有涉及民营经济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奖惩分明。
  二、完善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政策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民营资本理性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建议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准入目录》,公开禁止民间资本投资的行业和领域,研究提出在相关市场领域开放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电力、电信、地方铁路、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间资本平等进入的实施细则;建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公平交易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依法规范和约束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交易关系。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准入管制。建议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部分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用于支持重点民营企业增强竞争能力。
  三、内培外引,发展集群,扩大总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创业主体,扩大民营经济总量。组织好劳务创业,发挥好能人创业,实施好集群创业,引导好资本创业,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协调力度,在内培方面争取实现区域突破、产业突破、重点企业突破、品牌突破等四个突破,带动民营经济整体腾飞。同时还要突出做好域外资本、域外企业的引进工作,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投资意向的战略投资伙伴。
  要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项目建设,推动汽车零配件、制造业、生物医药、农副产业加工、建材、化工能源等产业,提高区域性产业集群的档次和水平,增强其聚集效应和幅射配套能力。要以创建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发展壮大“一地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和扩大民营科技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促进创新型产业和集群的发育。
  四、加强产业引导,不断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把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与新兴服务业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和梯度发展。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可选择若干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试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循环经济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积极鼓励民营经济投入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要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投入新农村建设。
  五、推动金融创新,拓展民营经济融资渠道。要创造条件开展民间融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现有担保机构的资金扶持,条件俱备的可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以壮大担保机构实力;要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降低信用门槛;鼓励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完善风险分散、风险补偿机制,以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六、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建议把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列入全省人才总体规划,设立民营企业家培训基金,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利用党校、高校资源,争取在3年内实施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及早摸清全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拿出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统筹安排,在政治待遇、政府奖励、人才资源共享、权益保护等方面,破除不利于民营企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要大力促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省民营企业中的发展和规范,明确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标准,为民营企业改善容纳人才机制。
  七、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从一些社会管理、市场调解的领域退出来,完善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对行业商会的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完善相关法规,筹备出台全省《行业协会管理条例》,破除“一业一会”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完善行业规则,规范服务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