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10月收治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63.9岁。均有腰腿痛,其中7例为单纯L5/S1神经根管狭窄,14例为L5/S1神经根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均采用系列骨铰刀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其中14例伴椎间盘突出者同时行椎间盘切除术。采用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Nakai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6min,术后卧床时间平均10.5h,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d。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29个月,平均9.5个月,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者15例,手术前腿痛VAS为7.9±3.2分,术后3个月3.7±2.1分,术后6个月2.5±1.2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前ODI为52.5±26,术后3个月27.5±14,术后6个月21.6±8,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Nakai分级,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5.7%。结论:采用系列骨铰刀行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
其他文献
【摘 要】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 )是一种对顺磁性物质极其敏感的高空间分辨率的3D梯度回波序列。SWI作为一种新技术,可检测出极早期出血。它可以更进一步掌握临床疾病的进展,为脑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许多临床和病理生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依据。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04-01  1 SWI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原理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发现腔隙性病灶150个,单发病灶60例,多发病变33例。腔隙灶直径为5~15mm,以10mm腔隙灶为主,由于病灶小,无占位效应。结论: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04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将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UA
期刊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病心脏超声与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4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38例,诊出率为86.4%;心电图检查24例,诊出率为54.5%。两种方法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4s,深度向下幅度>1mm,PI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