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欲营造通天塔而失败后,人类的语言也如一摔破的花瓶而支离破碎。为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沟通,无数翻译大家在理论与实践中寻寻觅觅、孜孜以求,试图寻找出能“恢复天人通用的普世语言”的灵丹妙药,结果却不甚了了。就中国而言,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理论的提出,无不显示出翻译过程的玄妙和通往理想境界的艰难。而国门之外,各种翻译理论更是异彩纷呈,诸如翻译对等论、多元系统论、目的论及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翻译导向也从起初的“原著中心论”到近来的“作者之死”和“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让人无所适从。本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逐步理清一些概念,形成一些看法,现诉诸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