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翻译理论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jjuan86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欲营造通天塔而失败后,人类的语言也如一摔破的花瓶而支离破碎。为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沟通,无数翻译大家在理论与实践中寻寻觅觅、孜孜以求,试图寻找出能“恢复天人通用的普世语言”的灵丹妙药,结果却不甚了了。就中国而言,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理论的提出,无不显示出翻译过程的玄妙和通往理想境界的艰难。而国门之外,各种翻译理论更是异彩纷呈,诸如翻译对等论、多元系统论、目的论及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翻译导向也从起初的“原著中心论”到近来的“作者之死”和“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让人无所适从。本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逐步理清一些概念,形成一些看法,现诉诸笔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躯干均匀负重和非负重状态下静态前屈和后伸时腰背部、腹部及臀中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运动学特征。方法 6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特殊设计的试验框架和平台
感谢食物补贴券的翻译者  2006年秋,我在哈佛法学院做客座教授。有一次在Porter Square的书店里看到一本《千家诗》的英译本。《千家诗》是孩提时代的启蒙读物,时隔多年又在波士顿的书店里重见,备感亲切。书名翻译为“Poems of the Masters”,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千家诗》这本书的英译其实有好几个版本,但是没有一个版本的名字翻译得像这一本这样简洁有力,直入正题。Go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