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语言需要环境。英语学习差别于语、数,难就难在没有环境,学生基本除了课堂以外很少能使用到英语。很多课堂以外接触的多是看到一些英文商标。孩子们真正把英语作为语言来进行口头交流,很多时候就局限于课堂。然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乐于开口便是关键。我们常常抱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Why?”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开口,我们给孩子的语言场景正确吗?创设正确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课堂尤为重要。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景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案例描述】
  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正确的、有趣味性的场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避免明知故问的情况出现。曾经五年级一课需要教授现在进行时以及sit stand run jump walk eat drink这几个动词及现在分词。这几个单词读起来不难,但在课前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但如何让孩子乐于开口去“用”,而不仅仅只是会读。我分层设计了几个游戏。第一层次首先让学生能听懂、会读。在课堂一开始设计了Simon says的游戏,让学生先听听老师的发音,按照老师命令做动作,之后回忆教师的指令教授这几个词,接着让他们互相之间使用这些词进行游戏。从而完成从听懂到会读再到能使用三个层次。接下来如何让这几个动词顺利过渡到现在进行时的句子。一开始我设计出示图片来教授现在进行时,但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妥。图片是静止的,而现在进行时需要用动态的呈现才更为贴切,不能为了教而教,要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悟。于是我把原本要呈现的图片改为播放录像,将所学动词成功由原型过渡到现在分词形式。教授完就该轮到学生使用了。如何让学生乐于开口说呢。我们常常会使用简单的方式,一个学生做动作,大家来说说他/她在做什么(What are you doing? I’m ...),但是这样的话一是明知故问,二是少了趣味性。经过一番思考,我在此设计了抢椅子的游戏,通过学生发令:“You’re standing. You’re running. You’re jumping. You’re sitting.”课堂实践证明,这个游戏非常成功。学生争先恐后想要发令,给台上抢椅子的学生出“难题”。而在台上抢椅子的学生的听力也得到了训练,只有听懂了指令,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取得最终的胜利。玩了三轮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案例反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保持高度的兴趣与热情?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光、影、声等多元素的功能,为学生创建具体生动的情景,并将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其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要让英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说英语,还要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尽量真实地模拟情景,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处于真实环境的感觉,利用情景中传递出来的各种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具体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情景的创设都需要教师反复斟酌,思考。我们一定要尽量地贴合实际进行教学。很多对话情景的创设都较容易,相对比如祈使句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开口说就需要教师花心思去设计了。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同的语言表达需要不同的情景创设来支撑,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交际,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摘 要:“孝心、爱心、责任心”的美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为将“三心”美德教育寓于各种各类的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可以在班集体活动和家校合作活动中开展。  关键词:“三心”美德教育;班集体活动;家校合作活动  “孝心、爱心、责任心”,这“三心”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必备的美德之一。美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认为将“三心”美德教育寓于各类的活动中是
我们的课程名称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和社会。儿童的生活和儿童所生活的社会,是品德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整合、研究并运用品德课程资源呢?  一、开发资源,做加法——合成智慧  课标指出,我们的课程必须和生活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等有机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多方开发各种课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一如季羡林先生的文风,语言朴实而情感强烈,读完后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
摘 要:媒介材料是学生上课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美术课前没有准备好需要的媒介材料,学生的美术活动过程则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的课设计得再精巧也无济于事。新课改下的美术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很多美术媒介材料。如果这些媒介材料全靠买,对农村的家长而言有些为难,也有些是想买也买不到的。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媒材资源,并尝试将这些媒介材料结合教材合理地运用在
语文课就是要书声琅琅。没有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朗读是语文课的第一。  一、语言导读,带入情境——乐章的前奏  有的课文,单靠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朗读。  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有一段描写草原景色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时,运用丰富形象的语言加以渲染:“同学们,假如我
思想决定出路,探索决定结果。“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程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我校一直践行的“361”高效生本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面谈谈我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停留在只教会学生的某些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法,激发学生在未知的领域中,学会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兴奋优于抑制等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并
摘 要: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教研的需要。从调查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入手,收集各种游戏材料,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结构性科学小游戏目标体系与内容框架进行构建,从而丰富科学游戏活动的题材和内容,为科学小游戏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幼儿;结构性;科学小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更高,应精心锤炼五种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适时、适度解惑释疑。  关键词:高效课堂;凝练语言;五个环节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可能相差20倍。”足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那么,在高效课堂倡导学生学习,甚至有人大喊“请教师闭嘴”的今天,教
摘 要: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是源头的活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脑和各种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技巧  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很重视激发藏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器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