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发现”和“过诊断”的矛盾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h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CT(电脑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3D超声等各种先进的诊断设备,以及各种基因检测方法推陈出新、纷纷涌现,使大家对癌症早发现寄予了厚望,以期治“癌”于未然,得以贻养天年而不致过早进入“天堂”。
  应该说,癌症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死亡率越低。但是,世上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利中自也有其弊,绝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在利用CT、MRI等先进的诊断设备更早地发现癌症时,也存在“过诊断”的弊端。试以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加以说明。
  前列腺癌:早发现并未降低死亡率
  在人群中大规模开展PSA检测,虽然可以检测出众多并无症状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但前列腺癌年死亡率并未随之而下降。为此,美国政府中止了在适龄男性中做PSA筛查的工作,改为由社区医生推荐才作此项检查。
  若干年前,当检测前列腺癌的PSA(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技术问世时,众人无不欢欣鼓舞,因为前列腺癌乃是当今西方世界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远远超过肺癌而独占鳌头,长期来稳坐“龙头老大”地位,今有此良法——可藉一滴血得以早期确诊,岂非是一有益普罗大众的佳事?
  于是,在各国政府支持下,人们纷纷前往医院作免费检测,一时查出众多并无症状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该类患者均获得及时治疗而幸免于难。这本是一大慰人心之善举,岂料,在众人庆幸之余,非议也同时传来。原来自普遍实施PSA检测以来,虽然检出众多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使该病的年发病率随之大增,但令人意外的是,其年死亡率并未随之而下降,仍维持原状而恒定不变。这岂非咄咄怪事!
  众所周知,癌症的死亡率与其早诊率成反比,发现越早,死亡率越低,反之亦然。何以前列腺癌死亡率并未遵循此规律?仔细分析数据,终于恍然大悟。原来PSA在健康人群中的大面积筛查,使众多原本潜伏而未发病的前列腺癌(隐性前列腺癌)纷纷被检出。试问,这岂非既浪费卫生资源,又使该类患者额外地受治疗之苦?
  此一事例对人们的教训无疑是非常深刻的,不但告诉我们,癌症的早期发现也应有个“度”,并非越早越好,而且癌症也并非必然致死之症,其临床表现也随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而异。不但有的可终生与人共存而互不相扰,更有甚者乃至可自行消退,我们又何苦破坏此等自然格局而自讨没趣?
  此后,进一步的尸解材料研究证实,死于其他疾病的男性患者,死后经尸解病理检查,不少患有“隐性前列腺癌”,且其患病率的高低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的美国男性经尸解病理检查确诊患有前列腺癌者竟达70%以上。于是,人们从中得到共识:凡是这种临床上有可能终生不发病而被检出、且得到病理确诊的癌,就被定义为“过诊断”。鉴于上述有关“过诊断”的认识,美国政府中止了将PSA作为适龄男性筛查项目之举,改为由社区医生推荐才能作此项检查。自此以后,“过诊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过诊断”≠“假阳性”
  “过诊断”是指临床上有可能终生不发病而被检出,且得到病理确诊的癌症,与临床上常见的“假阳性”有别。所谓“假阳性”乃指曾被某种检测方法疑诊为癌症(或其他疾病),而最终被病理诊断所否定(原始诊断)。
  乳腺癌:30%以上存在“过诊断”
  在适龄妇女中开展乳腺X线摄片筛查,可以发现较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使乳腺癌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晚期乳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随早期乳腺癌的大增而有明显下降。衡量利弊,利大于弊。因此,在适龄妇女中开展乳腺X线摄片筛查未被“废除”。
  近年来,与前列腺癌“过诊断”此等类似情况又出现在乳腺癌、甲状腺癌等疾病中,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开展以乳腺X线摄片方法在适龄妇女中作乳腺癌筛查以来,乳腺癌死亡率每年以2%~3%持续不断下降。随着早诊率的提高,不少乳腺癌患者不但得以作损伤较小的肿块局部切除手术而治愈,且可以保留乳房,维持女性的骄傲,从而获得众多妇女的赞赏。西方各国也纷纷提供每年一次的乳腺X线摄片筛查,作为惠民之策,竞相仿效,参与者日众。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这项被人们普遍认为有莫大效益的乳腺癌筛查,开展多年后在21世纪初,竟受到不少欧洲从事该项工作的学者的质疑。学者们认为虽然在检出的乳腺癌中I期占半数以上,且其中不乏0期(摸不到肿块)乳腺癌,甚或原位癌,但这并非绝对是好事,而有“过诊断”之嫌,缘因在此期间,晚期乳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随早期乳腺癌的大增而有明显的下降,仍维持在较恒定的状态,因而推测在被检出的早期癌中,有相当一部分乃是终生不发病的“过诊断”者,这种情况也如前列腺癌似的得到尸解材料的证实。虽然“隐性乳腺癌”的发病不如前列腺癌广,但根据各国不同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大致认为在被筛查检出的早期乳腺癌中约占30%以上。近来发现,甲状腺癌乃至肺癌也有类似情况。
  然而,乳腺癌筛查又不同于前列腺癌,终究可使其死亡率持续下降,故衡量其利弊,认为还是利大于弊,致使该项筛查举措未被废除。但有关“过诊断”的问题确已引发人们的深思。
  检出早期癌:是早发现,还是“过诊断”
  早期检测出癌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检测出的早期癌到底是属于癌症早发现,还是属于“过诊断”,目前临床尚还无法鉴定。因此,对于临床存在“过诊断”的早期前列腺癌、乳腺癌,甚至甲状腺癌、肺癌,大家需谨慎对待。
  有关癌症“过诊断”的问题已经得到专家的广泛关注,然而,现今面临的挑战是,“过诊断”仅是一流行病学的概念,目前尚无法鉴定在早期癌中,何者将是终其一生并不发病的“过诊断”者(隐性癌),何者又是将有可能发展为对生命有危害的浸润性癌,而后者则必须在其早期阶段将其检出,并施以治疗,以改变其预后。
  人们不禁要问,“过诊断”除学术意义外,现实意义又在哪里?个人认为,现实意义有三:
  1.要重视研究癌症的不同生物学行为 今后,临床需要更加重视研究如何鉴别癌症的不同生物学行为,使其达到有助于临床研究,实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2.对存在“过诊断”的早期癌,权衡利弊后再定夺 对体检或筛查检出无症状的早期癌,尤其对已发现有“过诊断”之虞的早期前列腺、乳腺腺、甲状腺癌、肺癌,不必过度惊恐,急于施治,可视个人的具体情况,稍事观察,以定对策。
  3.与癌共存,不要一味追求根治 癌症是一常见的慢性疾病,与癌共存实际上已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们不但应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似的逐渐习惯与癌共处,更不宜谈癌色变,无视个体情况及条件,一味追求根治。否则导致过度治疗,甚或因此产生其他医源性并发症,岂非受损过甚!
  特别提醒
  虽然筛查发现的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存在“过诊断”已被认识。但是,目前我们认为,癌症高危人群的癌症早发现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宫颈癌、结肠癌等,通过筛查可发现并治疗某些癌前病变,从而在死亡率下降的同时,使发病率也下降。由于目前还无法鉴别何者系“惰性癌”,因此,癌症的早期治疗终究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马翠玲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西安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性学会健康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二上午,周五全天  两年前,小王在与前男友交往时染上了梅毒。经过治疗,除了梅毒血清学化验呈阳性,其他都正常。现在她已结婚一年,准备要孩子,但内心非常忐忑,既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事,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结婚一年,丈夫没有被感染,是不是孩子就不会被感染?
2017年5月15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了《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报告显示:1985-2014年,我国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会有更多的孩子发生肥胖。到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将增至4948万人。  上海市疾病
“结石”是指人体内管腔或空腔器官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如肾、输尿管、膀胱、膽囊、胃中的结石。体内结石发生率最高的是泌尿系统(肾、输尿管和膀胱)的结石。很多人认为,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和饮食的关系最大,网络上流传着一系列易致结石的“结石食物”,让人对这些食物望而生畏。  溯源:结石的成分及形成  泌尿系统结石由晶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晶体物质占结石干重的97%~98%,主要成分为草酸盐、磷酸钙、磷酸铵镁等
原诗  《敕赐百官樱桃》  王维芙蓉阙下会干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唐玄宗时期,宫苑樱桃成熟,皇帝会聚百官,并赐予樱桃,为此王维写下《敕赐百官樱桃》一诗。诗中“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一句,意思是百官可以放心饱食,不必担心因樱桃性热而“上火”,因为在赐食樱桃之后,还会派大官(主宫廷膳食的官职)送
抗酸药:减轻胃酸对胃肠道的刺激  在临床上,抗酸药是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上消化道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糜烂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大部分抗酸药属于非处方药(OTC),患者很容易从药房购买到。抗酸药属于无机弱碱类药物,可以直接中和胃酸,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同时可以降低十二指肠的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根据吸收过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这组文章采写于一次帕金森患友公益沙龙,感谢这些长期坚持帕金森病科普宣教的专家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病房走道里,功能神经外科李殿友博士在为一位老人鼓掌。说鼓掌也不确切,应该说是在有节奏地拍手。伴随着节拍,李医生大声喊着口令 “一二、一二”。那位老人伴着拍手和口令声,神采奕奕、高抬腿大跨步、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转身,身边的家属大声叫好,激动得真的鼓
上古时代,巫医同源,让医学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伴随着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更是一门令普通人“雾里看花”的高深学问。传统意义上的医学科普,强调的是将某一特定的医学常识、经验或技术,通过专业人员之手,单方面传递给普通民众。为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科普作品的形式宜生动,内容宜浅显易懂,易于为普通人所接受。武汉协和医院的老一辈医学专家,如著名医学家管汉屏教授、于光元教授、朱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已成为中国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保健是每个人都应该注意的问题。过年送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健心”礼物,是非常符合目前“潮流”的。间运动,或下班后很累,没精力去锻炼身体。如果送礼对象平时工作很忙,缺少锻炼,送礼者可以考虑送他一台家用走步机。走步机可以显示心率,还可以按心率調整运动强度。  推荐1:电子血压计  国际上目前提倡使用家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每天多次自测血压,可
在门诊,经常会有求医者问:“医生,为什么导医要我看整形科呢?我又不要变漂亮。”其实,不只老百姓,很多医务人员也不完全了解整形科的诊疗范围。那么,整形科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美容:被熟知的“功能”  很多人对整形科的第一印象是“美容”。的确,美容外科是整形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容也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整形科“功能”之一。“开”双眼皮(重睑)、隆鼻、隆胸和抽脂这四项最普遍的手术号称美容外科“四大金刚”。 
叶锦先  根据国家权威居民睡眠健康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隐藏着庞大的亚健康失眠群体,其中以都市人群比例居多。失眠如同头上的“紧箍咒”困扰着他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似睡非睡、眼睛困得直流泪,就是睡不着……  失眠非病,得了要命  人体如果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会引起感知方面变化,如视野变化、幻视、免疫功能降低、消化功能和性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脾气变得暴躁、性格改变,中老年群体功能退化,更会诱发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