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肝癌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围手术期乙肝病毒DNA的变化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肿瘤直径≤5 cm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围手术期HBV DNA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39例肿瘤≤5 cm肝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分为手术组(193例)和射频组(146例),对影响HBV激活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层χ2检验分别分析抗病毒与未抗病毒治疗在手术组与射频组HBV的激活率变化,并对比分析随访患者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比例。

结果

(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Child-Pugh分级、肿瘤多发及治疗方式(射频/手术)是HBV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抗病毒治疗患者HBV激活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16/181比25/158,χ2=3.869,P=0.049),未抗病毒治疗患者中手术组HBV激活率高于射频组(20/92比5/66,χ2=5.788,P=0.016),而抗病毒治疗患者中手术与射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01比6/80,χ2=0.319,P=0.572);(3)手术组与射频组术后7 d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射频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高于手术组(P<0.05)。

结论

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行射频治疗比手术切除术后的免疫细胞比例较低,术前行抗病毒治疗可部分缓解免疫抑制状态,降低术后HBV激活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癌且行甲状腺全切除附加或不附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539例患者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539例患者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5.6% (138/539);其中暂时性21.9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水平,探讨两者在AP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AP患者外周血中NK和NKT细胞的水平。结果初诊的AP患者NKT细胞明显下降(t=5.23,P=0.00),NK细胞则变化不大(t=-1.15,P=0.25)。重症SAP和轻症MAP两组患者的N
期刊
目的探讨差异蛋白transgelin-2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5种结肠癌细胞系中transgel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筛选transgelin-2低表达细胞系;以MegaTran 1.0试剂进行质粒转染实验,建立transgelin-2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模型;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不同吻合口位置及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对吻合口瘘的影响,寻找选择临床最适宜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因直肠癌行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位置分为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AR)组、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 ,LAR)组及超低位前切除术(ultra-low anterior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