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无法预知的未来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温变化迅速,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气候变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吗?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各样无序因素的影响逐步积累,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气候研究员彼得·迪莱弗森说:“针对可能引发的气候改变,我们已经构建了两个不同情况的理论模型。我们希望确定是外在因素导致了气候变化,还是由于各种微小而混乱无序的因素的积累导致了气候的转换。”
  他们绘制了两种情况的气候走向示意图:第一种情况就像跷跷板,气候可以处于两端不同状态。如果外界影响增加,比如二氧化碳使得另一边更重,气候跷跷板将滑向另一种状态,这种气候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在第二种情况,气候好像一个低谷里的球,两边是山峰。小球代表一种气候状态,不断受到无法预知的多种力量的推动,比如暴风雪、热气流、暴雨和冰层融化等,这些都会影响海洋环流。这种混乱气候系统可能最终会将小球推进另一个低谷,即另一种不同的气候状态。这种气候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从数学上讲,第一种情况好比“二分法”,第二种情况是“噪声诱发转变”。
  彼得·迪莱弗森说:“我们可以明确区别这两种情况,在冰川季期间,正是混乱动力波动引发了剧烈的气候变化。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化是很难预测的。”
  研究小组还分析了取自格陵兰的冰层下3000米处的冰核,在大量有关温度信息的基础上,追溯了14万年前的冰川纪气候图景。
  数百万年以来,气候变化主要受地球的空间轨道的控制,即地球的倾斜度和距离太阳的远近。最明显的气候转换发生在距今1万年至1.5万年前的冰川纪末期。但历史上也存在其他的气候变化因素,距今10万年前的冰川期内就有一系列的气候变化。
  气温在不到10年的时间中突然上升10摄氏度到15摄氏度,持续大约1000年,然后,急剧下降的气温使气候再次转换。这种气候转换在冰川期发生过很多次,称为Dansgaard-Oeschger气候旋回,气候转换的节点称为临界点。但其引发原因仍然未知,所以,研究人员无法在现有的气候模型上套用这一变化。
  就目前来说,未来气候将会怎样变化?迪莱弗森说,今天的情况与冰川纪不同,那时地球大气中没有这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当时气候非常温暖,英格兰生活着短吻鳄。“我们一边倾斜跷跷板,同时低谷的小球也得到了更多动力,很可能会跳到另外一个低谷。这意味着,在下个千年中,气候不仅是缓慢地变暖,也可能在某些个10年当中出现剧烈气候变化。’他还强调,他的研究是基于过去的气候,无法对未来气候作出确切预测。
其他文献
不久前,英国工程师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研制的超音速汽车,该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000英里(约合1609公里),创造了短期内无法超越的陆上行驶世界纪录。  该超音速汽车名为“寻血猎犬”,是由1997年曾创造世界纪录的“超音速推进号”汽车设计者理查德·诺伯和安迪·格林打造的。而今问世的这款“寻血猎犬”超音速汽车,其铅笔形状的外壳将由航空级铝材打造,车身长12.8米,重量6.4吨,并由高强度钛合金制造出直径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1955年去世,享年76岁。很多人认为他的大脑是人类中最好的大脑。虽然身体被火化,大脑却被保留下来,用于科学研究。多少年来,他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前期策划应重视消费者的地位,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紧紧抓住市场.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坚实基础.文章论述了生态安全的含义、构成、特点及意义,分析了我国生态安全在国土安全、水资源安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外部环境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影响了高等职业
力的作用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两个力场(物质)因能量而互相作用,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空间距离变化。这样一来,力的作用是具有物质(力场)、能量、时间、空间四个要素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是宇宙中唯一正在发生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是力的事件。根据力作用的定义,发生力作用时,两个力场必须有空间距离的变化,那么力的作用只有两种形式——吸力作用和斥力作用。我们常说的力的作用其实大多数是力的传递。  力场论首先力的作用是相互
如今,“微型航天器”舰队距离现实又近一步。为使50磅“微型航天器”和10磅“纳米航天器”从梦想变成现实,科学家发明了薄如刀片的薄膜,保护飞行器免遭外太空极冷或极热气候条件
以色列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成功地在原子蒸气上实现了图像存储,尽管存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0微秒,但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利用气体充当存储媒介。
在传统的教学机制和教学观念束缚下,高校历史教学之路越走越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介绍,探索历史教学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