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国际化和亚洲教育枢纽: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术语吗?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ali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描述关于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改革的信息时,通常将其置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中.“全球化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时代的大学国际化”等术语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对这些术语的使用往往基于一种假设,即读者知晓如何区分它们、了解其关联,以及这些范围广泛、内涵有些模糊的概念是如何与个别高等教育机构联系起来的.文章试图对这些术语的严谨性提出质疑,它们与最近兴起的“亚洲教育枢纽”现象有关.
其他文献
“清华四子”——朱湘(子沅)、饶孟侃(子离)、杨世恩(子惠)、孙大雨(子潜)因四人字号中都带有一个“子”字而得名,是新月诗派早期的中坚力量.提及“清华四子”的由来,学界一般认为源于闻一多①,但他提到的“四子”实为“新月四子”,出身清华者只有“三子”:朱湘、饶孟侃、杨世恩,而无孙大雨.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最早提出清华“四子”的是罗念生,他在《给子沅》(作于1934年1月22日)中说:“当日子沅,子惠,子潜,子离在清华号称四子.”②首次将孙大雨列入其中.
期刊
为跟上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以期能够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2021年3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 通知》,决定开展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工作,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大幕正式拉开.传统中国画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文科教育中艺术学门类下美术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门类之一,传承、发展好传统中国画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本文从新文科背景下传统中国画教育首先要正视的五个转变入手分析,从传统中国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四个方面进行
2005年至2010年间,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九卷《黄源文集》.近日笔者在黄源主编的《译文》月刊上发现了黄源的两篇“编者附记”,经查《黄源文集》《黄源回忆录》《百年黄源》《鲁迅的学生黄源》《在鲁迅身边》《黄源影集鲁迅的学生·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均未见收入,当为佚文.
期刊
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敬容诗文集》(罗佳明、陈俐主编),是目前陈敬容研究最为完备的资料,不仅收录了陈敬容诗集《盈盈集》《交响集》《老去的是时间》,散文集《星雨集》《远帆集》,还发掘并整理出116首集外诗歌和13篇集外散文,对陈敬容研究具有空前的意义,但仍难免遗珠.2015年官立《陈敬容集外文三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披露陈敬容《诗一首》《读书杂记》《简略的印象》三篇集外诗文,2016年贾东方《陈敬容的“忏悔”之音——早期佚文与离兰事件》(《新文学史料》2016年第2期)辑录
期刊
近年,温州图书馆编的《温州读书报》开辟了一个专栏《我的第一本书》,很受读者和作者欢迎.主事者也热情邀我写,我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不是我的第一本书》,题目有意写得有点拗口,因为故事本身就比较曲折.后来该拙文又为京城一本著名的读书杂志发表.让作者自己来谈“我的第一本书”,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不过,七十多年前上海的《大公报》上,就有过这一创意了.而且,该报同时还请作者谈了“我的下一本书”.
期刊
“廓落”是一个意象性的、母性的哲学概念,一般解释为容器、子宫.后世西方哲学家对此概念均有所关注,把其视为“一切生成之母”.这一概念的意象性赋予了它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包孕性,且与道家及佛学思想暗合.廓落概念还是一个起筛滤作用的间性概念,兼有接受和创造两方面功能.本文尝试借鉴廓落概念,对津村耕佑服装设计作品中潜藏的廓落概念进行梳理、解蔽,冰释其人文精神设计思想生成之动因,以及廓型手法之成因.概略地说,津村耕佑的设计兼备“色”和“空”两方面意义观念,但更侧重“空”的一面.
去年秋冬在北京大学古籍图书馆动手动脚找东西,偶遇一小册尺牍(索书号SB.739.157.5428),题名为“书札集锦”,内容颇散乱,上款有瑞卿即、沧涛、厚民、仲年等,下款不一.[1]有题跋一页,称“君龢集时人书札多页,装潢成册,其中以家文石公者为最.近年西学大行,尺牍虽小道,恐数十年后能此者殆无人矣.言之怃然.甲寅祀皂后一日,剑秋”.据册中信息及此落款,可推知此甲寅当为民国三年(1914).册页裱边亦钤有“剑秋”朱印.[2]内容大抵为清末民初琉璃厂几家古玩铺的往来尺牍.书画交易尺牍并非罕见,不过多由文人保
期刊
沦陷时期发行量逾百万的《华文大阪每日》(以下简称《华每》),是1938年至1945年间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发行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中文报刊之一.它历时6年7个月,横贯了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且“广泛拥有自内地至北支、蒙疆方面的读者”①,在华北日伪报刊中“无疑占有言论宣传上的龙头地位”②.《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史料卷》将其列为“华北日本期刊”的“首推刊物”③.更有学者称其为“中文里的大东亚共荣圈”,“单单其规模就足以炫耀,加上其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日本人经营的空前绝后的杂志”,是“向中国大陆民众宣扬日本国策的
期刊
玛丽·韦瑟福德的绘画借鉴了自然和现代主义的绘画传统,经常将贝壳、海绵或生动的霓虹灯管组合在一起呈现.
北京历史文化优久,是我国首都也是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意象性审美取向代表.地铁中的壁画与架上绘画不同,具有不可移动、不易替换的特殊性,与地铁共生.地铁壁画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特征所在.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同时,提升地铁站域文化艺术的品质可以带动城市文化.所以,在党中央提出大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环境下地铁壁画创作愈发显得重要.文章立足于北京地铁壁画创作实践,深入探讨站域文化和区域文化作为地铁壁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这对打造地铁车站空间的个性性特征和提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