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能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溶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丽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象形景观,让人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多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