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要“三化”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npi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不仅要说出来、张贴出来,更要“动”起来。一味地纸上谈兵,难以真正深入人心,获得学生认可;只是更换墙报、张贴宣传图片,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有作秀嫌疑。真正的文化是浸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不仅在心理上高度认同,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身体力行,凝固成一种良好习惯、一种优秀品质、一种珍贵标签,和每个人如影随形——这是文化最终理想的内化和外化。
  建设班级文化的办法很多,但有一条屡试不爽的捷径:充分挖掘大型活动中的教育因子,让学生在“游泳”中掌握“游泳”的技巧,体会“游泳”的真谛,感悟“游泳”中包含的文化。当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水中欢快地“游泳”时,文化就浸入了其血液和骨髓。
  分析班情,找准问题
  那年,我中途接任高二(1)班班主任。中考时,这一届的前二十多名学生都没有报考本校的高中部,而是另觅高枝,留下来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过是“矮子里面的将军”。班级里一直弥漫着一种消极的情绪,看不到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和乐观,更没有往届学生惯有的处处争先、锋芒毕露的精神。
  在其位,谋其政。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自信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即使一天耳提面命八百次“做人要自信”,也没有实质性作用。我想,必须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只有克服他们认为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他们才会产生无比强大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自信可以不断被复制、迁移,甚至最终内化成一个人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文化本身是个中性词,现实中既有消极文化,也有积极文化。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羊”,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用积极的文化消解、代替消极的文化,使学生的精气神得以提升,使班级充满正能量。
  发现契机,加油打气
  我一直以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给人以打击,让人沮丧,怀疑自己;而成功给人带来自信,让人振奋,鼓舞自己。学校春季运动会即将召开,我意识到,这是一次改变我班学生精神面貌的好机会,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有一次重要的成功体验。
  运动会中,有个项目是拔河比赛。体育委员认为必须放弃拔河比赛。我问:“为什么?”他告诉我,高一时,他们参加过两次拔河比赛,每次的成绩都是垫底,很丢人。而且拔河之前,要进行男子、女子以及混合接力比赛。要想在拔河比赛中有所突破,参加这几个比赛项目的同学就必须保存实力。如果这样,班级总分更有可能落后。
  我告诉他们,首先,我坚信1班一定会拿到总分第一名,因为我们是1班,历届的1班从来没有让总分第一旁落他班。其次,其他项目我们都可以策略性放弃,但是拔河却不能,因为拔河是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一个项目。我们不能让其他班的同学说,1班是一群弱不禁风、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我问道:“还记得我经常说的那句话吗?”
  “你不尝试,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学生们大声说道,他们暗淡的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
  我认为,文化建设不必处心积虑,只需要顺势而为,巧妙渗透。每所学校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这些几乎全员参与的活动中,处处包含着教育契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努力挖掘,巧妙策划,认真落实。否则,班级文化建设就只是一句空话。
  理性分析,科学训练
  要想取得胜利,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我让体育委员把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提前选好,我专门进行赛前动员。动员时,我先问了他们几个问题:假如每个队都是10个人参加,而每人的最大力气都是10牛,是不是每个队的合力一定是100牛?他们说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我说:“如果我们队的合力达到或最接近100牛,那么是不是战胜对手的可能性就无限大?”他们说:“是。”我又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合力才能接近100牛?”他们讨论的结果是:第一,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不能偷懒和有所保留;第二,一定要在同一时间点上,同时瞬间发力;第三,要保证在同一个方向上用力,不能左右摇摆、上下晃动,要有利于力的合成。
  我趁热打铁地说:“咱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光说不练。拔河比赛要取胜,光靠蛮力是不行的,还得动脑子。”
  我把队员带到操场上训练。没有绳子,我找来一根长竹竿,先让几个同学分组试着拔一下。然后指出他们站姿的错误,并且给他们做了示范。我告诉他们,要把整个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脚的后面,这样在处于不利境地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耗对方的体力,因为对方把我们的重心从脚后面拉到脚前面需要费一番力气。接下来,他们一组一组试拔。最后,我们约定了口号:我喊“一二”,他们在喊“走”的同时,瞬间发全力,重心立刻下沉稳住,稍作调整后,准备第二次发力。训练结束时,已是夕阳西下,虽然耽误了他们的回家时间,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收拾好书包,谈笑风生地回去了。
  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文化建设关键在行动,不能只喊口号。想超越自我,吃一堑就必须长一智;想不出纰漏,就要多次演习;想胜人一筹,就要多动脑子;想拿第一,就得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这些理念,这些品质,都需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慢慢体会,而不可能通过一次简单的动员就深入人心。
  有惊无险,勇夺桂冠
  拔河比赛第一轮对阵的是5班。因为我们准备充分,比赛出奇地顺利,两战两胜,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从来没有尝过拔河胜利滋味的孩子们个个都很激动,纷纷跑到我跟前喊:“老师,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我提醒他们,不要得意忘形,和2班的比赛是一场恶战。
  第二天上午拔河前,我将所有队员集合在一起,进行了战前动员。首先指出昨天比赛中的问题,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完全听我的指挥,发力时间不一致。然后提出要求,2班有很多高大威猛的男生,实力很强,在僵持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不能轻言放弃,即使第一局输了,也不能气馁。三局两胜的比赛中,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我讲完之后,他们在班长的招呼下,自动围成一圈,大喊一声:“高二(1)班,加油!”   正如预料的那样,2班实力强大,第一局,没等我班队员发力,2班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好在提前打过预防针,队员们并没有惊慌,很快调整状态,站稳了阵脚。在绳子已经被拉过去一米多的情况下,比赛出现了短暂的僵持。之后,慢慢地,绳子被我们班的同学一点一点艰难地拉了过来。在我的指挥下,队员的节奏越来越清晰,优势逐步显现。一番鏖战,我班拿下了第一局。第二局,哨音一响,实力雄厚的2班还是先声夺人,又将绳子拉了过去。但是,我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完美的配合很快就形成了实战优势,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获得了胜利。
  最后一场比赛的结果毫无悬念,因为超级自信激发了每一个队员的无限潜能,大家团结一致,三下五除二,很快结束了战斗。
  胜利的哨音吹响的那一刻,全班沸腾了!胜利的喜悦霎时淹没了所有同学,参加拔河的队员们手舞足蹈,有的人甚至喜极而泣。一群男生冲到我跟前,不由分说地将我抬起来,一次次抛向空中……
  事实证明,文化建设重在体验和内化。没有行动做载体的文化建设如同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没有实用性。文化最终是要为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文化的功能在于使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美的生活中,自然浸润着美的文化,但美的生活也需要班主任去设计、学生去努力、师生共同去打造。
  深刻总结,必要升华
  运动会结束后,我们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我们将整个拔河比赛期间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做成了一部微电影《第一是怎样炼成的》,播放之后,学生们情绪激动。总结拔河比赛时,体育委员说:“既没有高大威猛吨位级的男生,女生也个个娇小苗条,宛若林黛玉一般,再加上前两次运动会中的失利,我们准备选择放弃时,班主任李鹏老师站了出来。他告诉我们‘你不尝试,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他的这句话点燃了大家内心深处的激情。赛前的物理图解和实战演练,在许多人看来都是无济于事,只不过是徒劳挣扎而已。但当我们轻取5班、踏平2班、战胜6班,夺得拔河比赛第一名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强大。”
  在我看来,活动是文化建设的载体,活动之后的总结、反思必不可少。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没必要越俎代庖。同伴教育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是引导者与促进者,而学生才是主体,是学习者和受益者。不仅要给他们内化的机会,也要给他们交流感悟的平台。
  水到渠成,余音绕梁
  这次拔河比赛在学生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使整个班级的精气神焕然一新。那部微电影《第一是怎样炼成的》,在高三的成人礼上、高考百日动员大会上,多次被重温。
  这一届学生升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在给学弟学妹的信中谈到那次拔河比赛。有人写道:“虽然我没有参加那一次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也收获颇多。大一的时候,带领我们班的小伙伴们,‘力拔山兮气盖世’,轻轻松松地打败了大二、大三的汉子们。”有人说:“我以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教给学生们终身可以带着行走的东西。我在航天中学受到了这样的教育。”有人说:“高中的很多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一直记得‘你不尝试,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
  什么是班级文化?借用学生的话讲,就是可以终身带着行走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孩子们的学生时代,需要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慢慢浸润。
其他文献
摄影人从未停止自己探索美景的脚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摄影人选择走出去,探索自己未知的新奇世界。这次我们驾驶着全新吉利智能互联精品SUV博越,来到安吉的天下银坑,一探空谷幽兰的竹林风光。  好看好开好智能  摄影是追求美的艺术,摄影人开的车颜值自然也要高。博越由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彼得·霍布里带领的国际化设计团队操刀设计,博越整体造型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与国际时尚潮流,外观动感精致,内饰典雅轻奢。整台车
【优秀例文二】  农夫转变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把一片看似毫无用处的农场变为了宝地。当常规的大门紧闭时,当惯性思维束手无策时,不妨转变思维,“柳暗花明”的惊喜也许就在下一个路口。  世事复杂多变,成功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善于变通。思维改变心态;心态不同,对生活的感悟则不同。百花凋落,给人带来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感伤,但也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慰藉;雪后天气奇寒,“天涯霜雪霁寒宵”留给人们
这世界,没有一个人给高贵下过确切的定义,人们可以随着自己心灵的尺度,任意拉伸这个概念。  是显赫的出身,尊贵的地位,抑或是敌国的财富,倾城的美貌,乃至于一身烫金的衣服,一头古典的盘发,外加满身的珠光。  这些都不是,因为一旦剥下,你就和别人一样,赤裸裸的一无所有。  这世界唯一偷不走换不掉的是思维,这也是人和人唯一的差距。所以有些人就说了,高贵是高蹈的品质,洁白的精神。  都对!但这些抽象的词汇,
最近,一部荧屏热播剧《小别离》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剧中令观者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那群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们。  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几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青春期正属于“第二逆反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最为严重——他们告别了懵懂、简单的童年时期,迎来了生理和心理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表现得格外生机勃勃的同时,亦可能滋生执拗、任性、偏激等叛逆心理,从而危害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
我总是看到小区的垃圾房边,有个苍老瘦小的身影,在垃圾房里捡拾报纸、纸板。   她总在傍晚或是清晨出现,因为这个时候小区里的人相对会少些。   一个傍晚,路过垃圾房,有个尖锐的声音传来,一位富态的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在不停指责那位瘦小的老太太。   我听了个大概,老太太把中年妇女临时放在楼道里的几个纸箱,当成垃圾拿走了,而且拆解了。这是几个奢侈品包装箱,中年妇女说她还有其他用途。   老太太
任何一个选拔的方法,总是会有自己的缺陷。所谓公平,就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选择一个相对其他方法缺陷最小的。高考就是这样,在目前的中国。   很多人总是要向国外看齐,总是拿出美国的例子说,你看,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有很大的自主性來挑选学生。但是不要忘记,那些拿来比较的大学都是私营的,中国的大学都是公立的,就是用纳税人的钱的公立大学,必须广纳民众。   一位朋友,讲起小时候在湖南读书的日子,每天来回要走
翻看最近的《纽约时报》,谭主有个直观感受,这份报纸已经快办成“中国时报”了。   2019年12月底连续数天,《纽约时报》以中国为题发表评论,甚至放在头版显著位置。新疆议题,自然是他们舍不得放过的“好题材”。   在1月1日《纽约时报》中文网首页的显眼位置,多条关于新疆的报道占据了极大的版面:“聚焦中国新疆劳工项目”、“新疆镇压行动中的维吾尔族儿童”……   像之前声称拿到“拘禁营”内部文件
01  前阵子,一对中国夫妻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前往美国洛杉矶度假……这本身是件高兴的事,没想到假没度成,最后一家三口却携手登上了各大新闻。  原来一家三口上飞机之后,父亲带着孩子和一位日本籍华裔小哥坐在一侧,孩子紧挨着小哥,母亲则单独坐在另一侧……而自从飞机起飞,孩子对于小哥的骚扰便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不仅坐立不安,而且叽叽喳喳;不仅叽叽喳喳,而且上蹿下跳;不仅上蹿下跳,而且对小哥拳打脚踢……小
探索影像的極致画质  中画幅向来都是高画质的代名词,相比起全画幅相机,拥有1.02亿像素的富士GFX100S相机,在拍摄大场景或者具有非常多细节的场景时,可呈现出惊人的色彩保真度和丰富的图像细节。无论是场景之中的亮部区域还是暗部区域,都具有充足的动态范围,支持在后期制作中进行惊人的调整空间,这得益于富士GFX100S具有输出16bit图像的能力,可提供非凡的色彩精度。相机的中画幅传感器可捕捉几乎无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门前都摆放起圣诞树,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中国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被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②从前几年的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到如今的各種私塾的涌现,到央视“诗词大会”等汉语类节目的相继播出,再到外国领导人来华参加会议纷纷着唐装等现象,表明“国学热”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