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锅盔店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什么时候,桥头开了家夫妻锅盔店。店面不大,十来平方,里面放着大案板,店外放着烤锅盔的大肚炉子。锅盔店的角落里摆着两盆不知名的花,一盆正怒放,一盆还是花骨朵儿。
   锅盔店每天下午三点开始营业,男老板擀,女老板烤,生意时好时坏。
   我第一次去买锅盔时,店里已有几个人等着。女老板笑盈盈地和我打招呼:“来了!要等一会儿呢。”我在塑料凳上坐下,听一个顾客和女老板聊天。顾客问:“听说你们以前在广州时生意挺好的。”女老板给炉肚子里的锅盔翻身:“是啊,一天能卖三千多个呢。”
   从女老板娘的话中,我知道了夫妻俩以前在一所大学里卖锅盔。婆婆摔断腿后,他们把店转给老乡,回来照顾老人。婆婆能下床走动后,他们才在桥头继续卖锅盔。
   “可惜了!不应该把店转出去的,请个护工就可以了。”顾客说。女老板笑道:“现在虽然没以前挣得多,但也没有以前辛苦。每天回家后,和老娘说说话,她高兴得不得了。”
   等到我买锅盔时,已经没有葱肉馅的了。女老板建议:“要不,尝尝梅菜馅的?保证好吃。”我同意了。
   女老板不再说话,把擀好的锅盔贴进炉肚子里,盯著炉火。当锅盔渐渐变焦,冒出缕缕热气,香味就慢慢散开。她用长钳把锅盔一点点撕下来,翻个面再烤。锅盔烤好后,女老板按我的要求给锅盔刷不同的酱:“纸袋折了角的锅盔是刷辣酱的。这酱辣,不吃辣的人受不了的。”
   我常去买锅盔,和夫妻俩渐渐熟悉起来。
   再去买锅盔是一个雨天。锅盔店里没有顾客,男老板在擦拭花枝上的灰尘,老板娘正在和别人视频聊天。见我来了便和我打招呼,我冒昧地问:“可以教我烤锅盔吧。我自己烤了几回,总没你们烤得香。有窍门吧?”女老板说擀也很关键,要擀匀,不然有的地方馅儿多,有的地方又没有馅儿,就影响了口感。男老板将手里的擀面杖舞得飞快,说:“多擀,手熟了自然就擀匀了。”
   一个黄昏,我经过锅盔店,女老板喊我:“您等下。”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给我。我打开一看,是做锅盔的步聚。和面、调馅儿、擀、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女老板指指丈夫:“那天收摊后,他就写了这个。字丑,您别笑话啊。”我道了谢,开玩笑道:“不担心我抢你们的生意啊。”女老板哈哈一笑:“这有啥可担心的。再说我们打算把这店盘出去。”我大吃一惊:“怎么不做呢?生意明明好起来了啊。”女老板说:“下学期女儿就高三了,我们想去陪读,也正好歇歇。钱是挣不完的,这几年一直在外奔波。”我问一家人以后怎么生活。女老板笑了:”家里有田地和菜园,不怕的。他到女儿学校附近的花卉园去打工,还可以学技术。也算遂了他的愿,他喜欢伺弄花草。”
   后来,锅盔店变成了一个花店,花香中总飘着若有若无的锅盔的香味。
  责任编辑/文媛
其他文献
一   雪不知下了多久,反正是漫山遍野的白。一男一女,抱着个娃,迎着风雪急急地走着,厚厚的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地响。“妮,乖,到人家要听话,莫哭哈!”一路上,男人对怀中的娃一遍遍地交待。女娃早上起得早,在男人温暖的怀中迷糊着欲睡,有一声没一声地“嗯”着。身边紧走慢赶的女人只顾低头抹着眼泪,一句话都没有。到了一户人家,大人寒暄,桌上一堆现炒花生仁,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香味,大人一个劲地往娃面前抓……不知多久
现代生活似乎每天都更疯狂一些。人们发明了各种能够帮助大家节省时间的东西,我们却奇怪地变得时间更少。人们总是在赶路、在碰撞、在迟到。  不知道是时间表变得太紧凑、交通变得太复杂,还是城市变得太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变得非常困难。虽然行驶的速度变快了,但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时间一点没有变短。  黑姐来到离我最近的城市开演奏会。她告诉我的时候已经是当天下午,当我赶到演奏厅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整个音乐会
摘 要: 本文指出小学班主任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方面素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得非常细致,时时处处以生为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乐学善思且有信念、有情感、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关键词: 爱国 信念 家校共育 良好习惯  作为一个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的乡村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都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如现代化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
如果,麦子跟你说,窗外的阳光挺好。你不要相信。  如果,麦子跟你说,窗外的阳光实在是好。你可以稍稍相信一点儿,就一点儿。  ……  麦子不安分,她可以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也可以突然消失不见,等你四处找寻她不到的时候,她说不定正安静地坐在不远处,晃悠着腿脚,两只眼睛狡黠的、津津有味的、含着紫葡萄神色的天真,像小鸟看虫子似正得意洋洋地看你……你能拿她怎么办?你说。  所以说,除了跟麦子一起快乐,没有别
老李身材魁梧,皮肤黝黑,额头刻满深深的皱纹,像一颗粗壮结实的老樟树。他穿着磨得油亮的蓝色中山装,袋里放着一把用牛皮壳装着的小刀,腰间挂着一只尖尖的似香蕉的牛角,每走到一村,就昂起脖子吹牛角,呜呜声传遍村头巷尾。有人大声地回应,阉猪!老李便寻声大步走到这户人家,开始他的工作。   老李叫李国英,在国营白芷湖农场当了四十余年阉猪匠。依靠这项技术,老李率先致富,修建了漂亮的楼房,送四个子女上了大学。几个
摘 要: 1929年,邓小平同志成功领导和组织了著名百色起义,显示了他的高超领导艺术。邓小平同志在百色起义期间的领导艺术,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领导干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百色起义 邓小平 领导艺术  1929年,邓小平同志成功领导和组织了著名百色起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导艺术的成功,值得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邓小平同志在百色起义期间的领导艺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北方的九月,太阳渐渐懒惰了,吕海涛在阳台上吸了支香烟,太阳才迟迟露出脸来。在他的眼里,地平线上是个跳跃的火球,正烧烤着他焦虑的心房。实质上,吕海涛的愁苦与太阳无关,季节的轮回他已經习惯了,他的焦虑、愁苦来自儿子吕小松。昨晚,儿子把要离婚的炸弹扔在家里,就潇洒地走了,惊魂未定的唐果,紧随着急急地追了出去……吕小松已溶入到幽暗的夜幕里。   吕海涛很难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了,同样理解不了退休的唐果。五十
秤 匠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老镇上就有一个专门做木杆秤的铺面,招牌上写着“韦记秤店”,黑漆描金,古色古香。韦家祖籍四川,据说还是19世纪末逃荒来到我们这边的,就此在老镇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繁衍开来。   韦家秤店是祖传的手艺,男女都传,但从不传予外姓,也正是如此,所以韦家的制秤手艺才显得很神秘,就像常年挂在秤店门楣上的那块黑漆描金的招牌一样,渗透着一丝沧桑久远的色彩。   童年时,我经常到秤
吃过早饭,老莫把渔网、丝挂、皮衣皮裤、皮筏子等放到三轮车上。他要到老鳖坑里去逮鱼。   前几天,有人见里边有一条大鱼,露着黑青的脊梁骨,像电视里的潜艇一样快速滑动。它应该是一条特大的鱼。那人很肯定地说。游到坑中央,它就不见了,在下沉的地方泛出缸口那样大的水花。那人补充说。老莫的心里有点儿痒痒。小莫出事后,他就不曾捕鱼。   老莫最后将酒嘟噜挂在身上,就出发了。   那天天气很好,天空瓦蓝,太阳像个
1  羊夕月在床上折饼。马朝阳厌烦得嘟哝:真没办法!起身到别屋去睡。羊夕月想和丈夫吵,但顾忌夜深声高,只骂了一句他妈的,你等着!就搂住了身边的绒毛熊。骂出口她又后悔:让人家等着什么呢,你?  和她同岁的马朝阳还在岗位上。位子不显赫,县档案局局长,管不着用人也管不着钱,只管些发黄的故纸。但手下那十数个人请假办事,还得经他批准。还有人偶尔来送点小礼品,依旧“局长局长”叫得亲切。不像她退居二线放屁都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