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卷面上的高分?是背会很多的古诗?还是会用很多的修辞?我想不是的,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语言作为工具,用这种工具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所思所想。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看到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对于语文课以讲为主,对于课文中的解词,采用的方法以背诵为主。对于这些,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有必要的。可是时间久了,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很多词学生背会了,记住了,可是不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作文本上就是不出现,根本就不会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去年,我讲到《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课文中要求掌握“迂回”、“啜泣”、“瘦骨嶙峋”等词,这些词学生很容易理解,也懂,但是就不会去用。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合点,让学生看到就去用这些词呢。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既然学习词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给学生一个场景,让学生去说,直接用呢?想到就去做。让学生直接进入场景去用的话,学生有可能仍然用自己的惯有词去说,所以诱导学生学会用刚学过的词语就成了一个难点。因此我采用画范围的方法降低难度,只让学生用本课的词来描绘看到的场景,学生不就会用了吗?
  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摆出了这样一幅图,抽个别学生先问,这个女人怎么了?只能用预习课文中的一个词,学生听到后就开始反复翻书,最后很高兴的给我说:“啜泣”。然后,我让学生给我描述一下这张图片,学生很自然的给我说:“我看到图片上的这个女人,她很伤心,在小声的啜泣着。”虽然,学生的语言不是很优美,也不是运用的特别恰当,但是学生今后看到有人伤心落泪,就不会只用“哭”这个词了。于是,我找了一些适合本课词语的图片,采用和实验中一样的方法,结果学生不仅热情高涨地学会记住理解了本课的词语,还在课下彼此的调侃中尝试运用这些词语说话,作文中也开始出现。在反复的类似的情景练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词语,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由学语文开始变为用语文。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图片的有效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图片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主要是语言魅力的讲述,是流动的艺术,只是单纯的讲,信息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印象不深;加入图片,就是加入了静的力量,将流动的语言与静的力量有效结合,静动碰撞,在合理冲撞下,拥有着不可思议的美。有了图片,用在课前做引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短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图片放在课中,调节学生的疲劳,学生兴趣盎然;把图片放在课尾,总结内容,深化主体,学生印象深刻。
  其次,图片的有效运用会翻转课堂,实现语文教学学与用的有效接轨,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作为一种工具的效能。图片的有效运用,从视觉角度刺激了学生的神经,从而刺激学生的大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活中,图像无处不在,图片的有效利用,会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下,不由自主的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写景的古诗词,课上教师用图片展示景,课下让学生用笔设景,课上课下两幅图片,紧密地联系了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艺术美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
  再次,图片的有效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大脑,启迪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说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图片记忆法。它容量大,印象深,且恰当有效的延时功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样的教学已超过了单纯的语言教学范围,它综合了学生的语言,观察,想象等知识和能力,将图、景、情、意融为一体,全面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课堂上用图片要有效,不能为图片而图片。所用图片要与大纲所讲内容有联系,且可以恰当有效的起到深化所讲内容的作用;所用图片忌多滥,图片不能过多;所用图片要经典,不能放成动画片。能恰到好处地帮助主体教学的图片,才是有效的图片教学。另外,图片不可以改为视频,视频的容量太大,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视频的转瞬即逝不具备图片的延时性,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图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教师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静态美中提升自己,变学语文为用语文,用语言动力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磁县黄沙镇中学。
其他文献
2016年高考备考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如何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统筹兼顾,达到预期的复习目的,是高三语文老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全面复习,不遗不漏,厚实积累,拓宽视野;发展智能,提高素养;积淀文化,修炼文气;蓄养文才,提升文品。  二、主要策略  1.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一轮复习我们根据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从字音到写作进行全面系统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内的现代文阅读就已经应接不暇,实在是没有其他多余的精力来阅读古代经典文本。然而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出题人越来越重视在高考试题中加入古代经典文本元素。因此在高中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古代经典文本的重要性  1.实践中出真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学习到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比如说实词、虚
图书馆是一所高校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更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图书馆流通工作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图书资料不全、重视不够、污
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好的积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常积累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能围绕所
在宏观角度审视,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工作始终处于较为被动的境遇之中,尽管说部分教师仍旧坚持进行语法教学全方位地探索,不过在课时安排和融入模式上始终存在诸多困境。截至今天,新课改方针已经全面贯穿,可中学语法有效性教学,始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说,尽快探讨出全新、高效的语法教学引导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实际状况  现阶段,为了系统化遏制以往语法知识的单方灌输弊端,新课改开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为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以适应社会产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专业群视阈下各专业如何充分
图书馆是高校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图书馆高效、文明和优质的服务工作是广大师生及时获取图书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服务工作
不管是盛行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当下新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从而让学生在作文时感到“不陌生”、“有话说”。二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非常明确地要求同学从过去那种死背作文材料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必须关注生活,思考人生。  作文课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要富有生活气息,要诱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激起学生要表现生活的写作冲动以达到“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