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与天文学家开玩笑的天体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文学家常以精到的计算让世人折服,例如对于几十年后的每次日全食,天文学家可以分秒不差地预告于世人,相传这也是让弟谷违背家训投身于天文学研究的原因,除了那颗超新星(后称第谷超新星)外,还有让他激动的是,他见到了一次天文学家早在几年前就算出的日全食,所发生的时间竟分秒不差!
  


  这是因为,天体在宇宙间的运动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天文学家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地球之外”,对一些特殊天象了如指掌。
  但真是智者千虑总有一失,天文学家对于彗星,有时就奈何不得,它们也常常会与天文学家开玩笑,有时简直还让他们一时下不了台。1973年3月,捷克天文学家科胡特克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当时它刚越过木星的区域(距离4.75天文单位),它的临时编号为1973f,他经计算后预言,它将在12月29日经过“近日点”(离太阳最近处),这时这颗“科胡特克”彗星将在天穹上有极为精彩的表演:它那明亮的长尾会横扫星空,亮度可达-10等——比金星最亮时还亮100倍!肯定是“20世纪最壮观的彗星”。
  


  为了亲见这颗大彗星的丰采,早在圣诞节之前,包括科胡特克本人在内的1600名游客,不顾冬夜的料峭严寒,兴致勃勃地登上了“伊丽莎白”豪华游轮,因为海面使星空一览无遗,可以一饱眼福。可是几夜下来,虽然碧空万里, 显得分外明亮的群星熠熠生辉,可哪里也没有彗星的身影。本来是众星拱月的科胡特克在众人的诘询下,简直是无地自容,难堪万分。
  事后从空间探测的资料才知道,其实这颗彗星并未失约,它确实如期绕过了近日点,只是它一反常态,温暖的阳光没能让它如常“发育壮大”起来,比原先预计的亮度暗了足足6万多倍,以至肉眼都难觅它的踪迹。后来人们算出它的轨道十分扁长,周期长达55万年。
  


  事实上,彗星到达或早或迟的事比比皆是,即便是像哈雷彗星那样的“顶尖人物”,虽然其轨道早就为人所熟知,但它过近日点的时间,常常要根据观测资料随时加以修正。为此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也曾说 :“所有星星都可计算,唯一不守规矩的是彗星……”
  


  彗星为什么不肯轻易就范?一是因为它的轨道太过扁长,有的甚至与抛物线、双曲线相差不多,所以本来用3次观测资料就能算出行星轨道的办法,在这里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对于彗星而言,当它蜷缩在太阳系边陲、被冻成一小团冰块时,人们很难见到它的身影,所以对它的观测都是在近太阳附近才取得的资料,凭这3个靠得相当近的点推算出来的轨道,必然有较大的误差。例如,历史上极负盛名的1680年出现的那颗大彗星,几个科学家的计算就大相径庭:法国的欧拉得到的结果是,其轨道半长径30.7天文单位,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170.1年;而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却认为其轨道半长径是69.2天文单位,比前者大了一倍多,相应的周期为575年;第三位也是天文界赫赫大名的恩克,这位德国天文学家认为其半长径要大得多:427天文单位,这比冥王星还远10倍,其周期则长达8824年!
  


  另外让天文学家失准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彗星的质量很小,它们都无法抵挡大行星的“诱惑”,所以当它在经过行星尤其是在经过木星、土星区域时,它们对它的巨大引力,就会对其原来的轨道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把轨道压缩一些,有时则将它拉长一些,甚至会使它“转型”,天文学家不止一次见到有些本来是绕太阳的周期彗星,硬是被木星拉扯为一去不返的抛物线轨道,当然也有相反的实例,本来只是匆匆过客的彗星(其轨道是抛物线或双曲线)在经过木星或土星后成了周期彗星(椭圆轨道)。
其他文献
我国的运载火箭发射场有三个,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目的:通过观察肺功能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指标,评定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龄≥5岁、根据GINA哮喘控制水平分类属于未控制的哮喘患儿43
目的:探讨鹅蝥藿香粒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小鼠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MC)、IL-4、IgE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小鼠过敏性鼻炎模
1977年,苏联航空生产部秘密挑选了由民航试飞员组成的5人小组,参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试飞,这是苏联对应于美国航天飞机的产品。该小组被命名为“狼群”,他们以位于莫斯科附近的